中班音乐说课稿6篇

更新时间:2023-02-04 来源:音乐说课稿 点击:

【www.rubber-label.com--音乐说课稿】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说课稿6篇,欢迎品鉴!

中班音乐说课稿1

      本节活动是选自《大班发展课程》,其本身是一节以感知歌词的诙谐和创编歌词为主的音乐活动。之所以选用,也是因为歌词的本身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将原有的音乐活动改编成一节音乐游戏活动,是希望通过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为载体,更深一步的让幼儿感知乐曲,从而更加的喜欢乐曲。

  说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整个乐曲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尤其是歌词中所“碰”的身体的各个部位更是刺激着幼儿的感官,“一、二、三”像帮助幼儿打节奏似地更能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诙谐与幽默。就像《纲要》中提到的“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2、能和同伴互相配合一起跳舞,体会合作游戏的乐趣。 (本目标是本节活动的主要目标,《纲要》指导教师“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在音乐活动中,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的合作关系。)

  3、尝试创编歌词,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尝试对歌词的创编,使幼儿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歌词考验的.是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的认识,针对于4—5岁的幼儿来说,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游戏法:“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将游戏融入音乐活动中,使幼儿在快乐中感知和发展。

  观察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观察法更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的进行活动,另一方面,整个活动更注重动静的交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热情。

  说过程:

  一、 导入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玩游:好玩的碰碰车。

  (多数幼儿都有玩碰碰车的经验,此游戏是为了感知“碰”的概念,为本节活动内容奠定基础。)

  二、基本部分

  欣赏歌曲《碰碰歌》

  (由“碰碰车”很自然的引入到“碰碰歌”,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提问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熟悉乐曲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为“碰”的动作做基础。)

  幼儿尝试不同的碰一碰地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

  (幼儿“碰”的方法是不相同的,教师观察的目的就是找出有奇思妙想的幼儿。)

  让孩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碰的,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及时的给予幼儿肯定,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听音乐做动作,

  (既是音乐游戏,就要有动作与乐曲的配合,不能动作是动作,乐曲是乐曲。)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全体幼儿围成双圆,内外圆听到音乐时向不同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拍手转动,“一、二、三”时,根据歌词的变化内外圈互相碰一碰。当音乐结束时,教师报数,幼儿听数字抱作一团。对者获胜。

  (幼儿对音乐、动作都熟悉之后,需要了解的就是游戏的规则,此游戏规则中,整个节奏都是缓缓地,不紧不慢的。为了将游戏推至高潮,特加入了最后的数学领域的结尾。将数学与艺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就像《纲要》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将全体幼儿围成内外双圆,教师唱歌曲引导幼儿玩游戏

  (在游戏刚开始时,幼儿还不熟悉游戏规则,唱歌曲可以使教师根据幼儿情况灵活的掌握乐曲的节奏快慢,避免了音带固定快慢的尴尬。)

  听音乐师幼一起玩游戏

  (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音带可以将教师解放出来,使教师更好的引导和支持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对歌词的创编,并将动作加入创编的歌词中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还有那些身体部位是可以碰着玩的,创编歌词的同时也是对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巩固。动作的加入有利于幼儿判断想法的可玩性与否,同时为后面的游戏做好准备。)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歌词加以整理,并加入到游戏中 (肯定幼儿的努力,并将其运用到游戏中,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愿意表现自我的想法得以提升。)

  三、结束活动

  听音乐《日光海岸》安静的离开活动室

  (安静的音乐是起到安抚幼儿情绪的作用,使幼儿的情绪平静化。)

中班音乐说课稿2

  活动目标:

  1.知道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唱法,并掌握节奏。

  2.能记忆歌词内容,基本掌握歌曲。

  3.喜欢歌唱活动,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音乐《夏天的雷雨》;

  2.歌曲内容图谱一份;

  3.有关雷雨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打雷时的场景,吸引注意力,导入活动

  师:发生什么事了?

  (引导幼儿观察闪电、下雨、乌云等等)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认真听,等等请你们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导入下一个环节)

  二、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师有感情地唱一遍歌曲,并提问。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

  三、出示图谱,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1.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此句歌词的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

  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再次记忆歌词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听到不一样的歌词了吗?”

  3.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记忆歌词顺序。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特点:问答式,第一段是提问,第二段是回答)“我们用‘?’来表示提问,‘小嘴巴’表示回答,一起听听,提了几个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最后问什么?都是怎么回答的?”

  4.看图谱演唱歌曲,巩固记忆歌词顺序。

  四、分析讨论,演唱歌曲

  1.出示节奏型图谱,认识切分音。

  师:“是什么样的节奏?”(师范唱,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规律)“什么样的节奏呀?我们一起边唱边用手拍出来。”(引导幼儿学习切分音的唱法,掌握正确的节奏)

  2.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师:“我们请男生来问,女生来答。”

  五、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1.分析闪电、打雷、落雨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师:“闪电要一闪闪,可以怎么做?打雷轰隆隆地响呢?大雨落下来可以怎么表示落呢?”(引导幼儿创编,发现好的请其上前示范,没有的时候师示范动作,并引导幼儿跟着练习)“老师发现某某小朋友做得很棒,我们跟他一起来一遍。”“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怎么样?像不像闪电在发光?”

  2.幼儿表演,体验愉快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

  教后反思:

  今天我开展了一节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在前一天,我便仔细的看了教案,并进行了修改。我将目标重点定位在演唱歌曲上,让幼儿体会歌曲一问一答的形式。

  活动开始了,我先情境导入,播放了雷声和雨声让幼儿倾听,提出问题: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由于很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了我答案:是打雷和下雨的声音。紧接着我便立刻让幼儿学一学打雷和下雨的声音:轰隆隆、哗啦啦,为了引出闪电,我问孩子们:“一般打雷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什么呢?”“闪电。”有几个机灵的孩子立刻说道。有了这些导入,下一步我便清唱了歌曲的.第一段,紧接着我便让孩子根据我第一段中提出的问题来创编第二段的歌词,可是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创编。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拿出目标想:我有没有达成预设目标呢?第一个是欣赏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感,应该说我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了。那第二个演唱目标,也就是重点目标呢?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能熟练地掌握歌词,于是,我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感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不是很活跃,甚至有的孩子出现浮躁的现象,兴趣不是很浓厚。反思后,我发现在课堂上我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图谱,我忽视了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准备图谱或图片来进行音乐活动,而此次音乐活动我想尝试不用图谱开展音乐教学,想换一种形式开展,在活动中原本让孩子在解答第一段的问题时尝试创编第二段歌词,可是我却高估了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还是乐于在图谱的提示下学习歌曲,在歌曲演唱有趣形象的图谱对中班孩子的吸引力比较大,并且图谱能够有效地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内容。他们喜欢看着生动的图谱进行音乐活动,所以图谱在中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体会到了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并且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音乐活动,可我也在这次失败中获得了很多。

中班音乐说课稿3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一、设计意图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音乐能够很好的将美与视觉、听觉融为一体。

  幼儿虽然本身对音乐有强烈的表现欲,然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音乐的表现力却需要精心的培养。用

  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对幼儿进行节奏、节拍等方面的训练,是培养幼儿认识音乐世界,提高幼儿基本音乐素质的一个良好的途径。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目标定位

  1、锻炼幼儿有节奏的律动表演,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

  2、感知速度变化与节奏长短的关系。

  3、让幼儿体验火车启动和行走时的不同节奏特点。

  三、活动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碟、节奏卡片

  四、教法与学法

  整个活动以游戏法为主,我通过启发式提问法,演示、讲解,将速度与节奏的关系,自然的渗透在游戏中。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多尝试、多体验、多操作,与我愉快的进行双边活动,使其较好的完成游戏目的。

  五、活动过程

  节奏——学习新课——音乐游戏表演——活动延伸

  (一)、节奏练习

  第一环节,我通过火车的鸣笛、启动、行走,这些不同的节奏变化,激起孩子们对节奏的兴趣。在练习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速度与节奏间的微妙关系,速度慢,则节奏长,速度快,则节奏短,并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此环节完成目标2

  (二)、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更直观的向幼儿讲授速度与节奏间的关系,我采用了律动模仿的方式,让幼儿根据听到和看到的,进行直观的表演。通过歌曲《火车呜呜叫》,进行节奏与律动的复习和巩固,用模仿火车鸣笛、启动、行走的练习,很好的展现速度与节奏的关系,也使幼儿轻松愉快的掌握游戏中的律动表演动作。

  此环节完成目标3

  (三)、音乐游戏表演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这个环节里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在音乐中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节奏的来进行律动表演,让每一名幼儿都得到了很好的节奏训练,也培养了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此环节完成目标1

  (四)、活动延伸

  在了解速度与节奏之间的关系后,适当的提升本次游戏的另一个知识层面:音乐的强弱变化。让幼儿知道音乐世界里不仅有节奏、速度的表现,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去学习、探求的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目标预测:

  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寓教予乐”的课堂氛围,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活动目标。

中班音乐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猜谜、、分组等方式,学习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感。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活动准备:

  闪电、打雷、下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小指勾一勾》、《泥娃娃》、《蝴蝶》。

  2、律动练习:《头发、肩膀,膝盖、脚》、《手腕转动》、《蚂蚁爬》。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玩猜谜语游戏,熟悉歌曲《夏天的'雷雨》的歌词。

  (1)教师:我们来玩和雷雨有关的游戏,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2)教师根据歌词顺序说出谜面,幼儿猜测。

  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发亮光?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3)教师运用提问帮助幼儿继续理解和熟悉歌词。

  教师:闪电是什么样?雷声是什么样的?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教师与幼儿完整地念歌词。

  教师:我们连起来玩这个猜谜游戏,我全部问完了你们再回答。

  教师小结:天空中,一闪一闪,闪电光发亮,天空中,轰隆隆,打雷声音响。天空中,哗啦啦,大雨落下来,告诉你这是夏天的雷雨。

  雷与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光的速度快,所以先见到光亮,后听到声音。通常认为大气中热空气,与冷空气相创摩擦,形成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粒。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以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骤升,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三、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感。

  (2)幼儿学唱歌曲,并配合乐曲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3)引导幼儿尝试分组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尝试两两合作一问一答对唱歌曲,

  (5)引导幼儿探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师:唱歌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回答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四、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学习歌曲的方法。

  我们今天用了哪些方法来学唱这首歌曲的?

  五、结束部分

  1、复习歌曲《蝴蝶》。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中班音乐说课稿5

  活动目标:

  1、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

  3、体验唱歌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准备录音机,歌风《夏天的雷雨》的音乐磁带。

  2、准备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录音。

  3、准备手电筒,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音,引出活动主题。

  1、播放雷雨录音,让幼儿倾听。

  2、引导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听这种声音?

  二、引导幼儿讨论。

  谁看见过夏天的雷雨?它是什么样的.?

  三、组织幼儿观赏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

  1、请幼儿说说图片的内容:例如:闪电的画面,闪电过后下雨的画面。

  2、启发幼儿说说看到雷雨的感受。

  3、引导幼儿讨论:打雷和闪电时应该怎么做?例如:用双手掩着耳朵,张开嘴,不能站在树下,要留在安全的地方等。

  四、学习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引导幼儿倾听,欣赏。

  2、引导幼儿说说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3、教师朗诵几遍歌词后,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学唱歌曲。

  五、幼儿表演歌曲《夏天的雷雨》。

  1、引导幼儿自选取扮演打雷公公和闪电婆婆的角色,分别拿着手电筒和乐器演唱歌曲。

  2、指导幼儿分角色扮演,如唱到“一闪闪”时,闪电婆婆便把手电筒开关数次,唱到“轰隆隆”时,打雷先生便要敲打乐器。

  3、根据幼儿的兴趣交换角色重复表演。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中班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秋天已经到了,小树叶也由绿变黄,一个个好象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日里翩翩起舞,一阵秋风吹来,小树叶告别了大树妈妈的怀抱。这是秋天最普通的现象,并结合我班的主题活动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这节音乐唱歌活动——树叶,更深刻得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气氛和特点。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良好的唱歌习惯和音乐表演能力。

  2、目标定位:

  目标是整个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起着向导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成就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学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在游戏中感知数的概念。

  3、活动的准备:根据活动的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学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现歌曲的内容,难点是在游戏中感知数的概念。

  二、说教法

  引题法:为了让幼儿尽快的把思路集中在活动上,所以必须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拉回幼儿的思维,因此用了适宜的引题话题:秋天落叶的美景。幼儿基本能接受。

  教师范唱范念法:要把一首新的诗歌或歌曲传授给幼儿就免不了教师要进行范念或范唱,这样能直观的让幼儿感受到诗歌或歌曲的美妙之处,激发幼儿想念,想唱的欲望。同时教师亲切的语言又能增加师幼的感情,这也突出了师生互动。

  音乐欣赏法:音乐唱歌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音乐欣赏法不仅能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歌曲的美妙之处,又能陶冶幼儿的`音乐情操,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情景表演法:不仅在活动中起到了动的一面,又能锻炼幼儿的胆量。幼儿在表演中更能感受到歌曲的美妙,表演法在另一方面也更加全面的诠释了歌曲的内容,幼儿在边跳边唱的气氛中能身心愉悦。

  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用游戏来做一个小插曲,对幼儿来说也是很感兴趣的环节,幼儿能在自己较熟悉的旋律中进行游戏活动,更能提高幼儿游戏得积极性。

  三、说学法

  倾听法:幼儿在活动中要多次听教师说,这就需要幼儿在活动中有良好的倾听能力,然后来正确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范唱时幼儿能仔细倾听就能对幼儿学唱歌曲有很大大帮助。

  欣赏法:音乐活动就需要

  幼儿能很好的欣赏音乐,这样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时又能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体验法:幼儿在唱歌活动中需要自己唱出来,这就是让幼儿自己体验歌词和旋律。在幼儿不断的体验中从而学会新的歌曲。

  参与游戏法:活动中幼儿把自己当作树叶来进行树的概念练习,这也对本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延伸,幼儿在音乐中同时来进行数学的概念练习,心里比较愉悦。

  四、活动流程

  一引题:

  小朋友,秋天到了,风呼呼得吹着,马路两旁的树会怎么样呢?

  老师发现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都飘落下来了,看着这么漂亮的景色,我呀做了一首诗,今天请小朋友也来学学,念念,好吗?

  二以诗歌的形式学念儿歌。出示图片,教师范念。

  1提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师范念边做动作,幼儿跟念。

  三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四教师范唱,幼儿学唱歌曲。

  五游戏:树叶。巩固幼儿对数的概念。

  五、活动效果分析:

  做为老师的角度,这次用音乐活动的教案来上课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在音乐课这一快对本人来说掌握的知识是比较缺乏,也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提高音乐课的质量,从而达到较好的水平;

  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唱歌欲望还是挺强的,不过由于部分教法的不当,最后幼儿的掌握程度也不是很好。活动的气氛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更活跃些,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思考下来完成歌曲的舞蹈动作,而不应该由教师包办完成,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大脑发展,抑制了幼儿的想象能力。

  活动的种难点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须在下次活动中努力尝试改变。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前,我利用平时的散步时间,先带领孩子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和孩子们一起捡树叶、观察树叶,在此基础上才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一片树叶,我问:“这树叶是怎么来的啊!”“这树叶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呀?”等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捡树叶的过程,感受捡树叶的快乐和发现树叶飘下来的情景美。活动中,我发挥用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

本文来源:http://www.rubber-label.com/ja/17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