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活广播|河北版: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 《哥哥 弟弟》听课反思

更新时间:2019-08-23 来源:语文试卷 点击:

【www.rubber-label.com--语文试卷】

  今天,走进了培智二班生活语文的课堂,去听刘老师的课。一进班,同学们都整齐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刘老师在课前组织同学们把自己位置上的垃圾捡起来,保持卫生。课前检查自己位置上的卫生成为全校的常规,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讲卫生,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然后是给每个学生发放课本。因为培智二班的学生年龄偏小,不会保存在自己学习用具,如果不采取措施,准是学期不过半,书就找不到了,所以老师会统一保管同学们的书。

  刘老师采用的是复习导入的方法,让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爷爷和姥爷,爷爷和姥爷他们都是男。然后开始了新课:哥哥弟弟。刘老师出示图片,图片是一个大家庭的合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找到图片里的男孩子,班里的同学都能找到。接下来就是如何区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年龄,年龄是区分哥哥弟弟的最准确的标准了,然后是身高,一般情况下哥哥要比弟弟高,这也可以是一个参考的标准。仪态仪表、眉宇间神情、谈吐等更加隐蔽的信息对于智力障碍的孩子来说意义不大。

  果不其然,刘老师正是从年龄和身高切入,让同学们区分哥哥和弟弟。然而,在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和刘老师都有些意外。“哥哥的年龄比弟弟?怎么样呢?”刘老师一遍一遍的提问,班里也七嘴八舌的说,有说小的,也有说小的。即使在刘老师一再表示哥哥的年龄比弟弟小,还是有同学不明白、不理解。刘老师针对个别学生提问,给学生举例子,让他和自己的弟弟做比较,看谁的年龄大,谁的年龄小。然而教学效果还是不够好。年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有很多同学甚至还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年龄大小又牵扯到比较数字的大小,它和具体事物比较大小又加深了一个层次。年龄的抽象性,对于智力障碍儿童匮乏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言难度更大了。所以在谁的年龄大,谁的年龄小的问题上,纠结了很长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新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

  很快刘老师有切入另外一个点:身高。一般情况下哥哥要比弟弟高。从刘老师给出的图片,很容易看出哥哥的身高要比弟弟高很多。高和矮,能通过比较直观的事物体现。刘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棵树,一棵高,一棵矮,让同学们判断。这一次全班同学表现的都很好,能分辨出来高和矮。理解了高和矮,再进行身高的比较时候,课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当然身高高的不一定是哥哥,而身高矮的也不一定就是弟弟。如果仅以身高为判断哥哥弟弟的标准确实有失偏颇。但是就学生目前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先掌握判断哥哥弟弟的其中一个方面足矣。当然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理解力的增强再加入更难的知识点。

本文来源:http://www.rubber-label.com/ja/6858/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