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集合10篇

更新时间:2021-10-20 来源:工作计划 点击:

【www.rubber-label.com--工作计划】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一份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告全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坚持“红色引领、旅游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围绕“五个走在前列”的总要求,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经典景区、品质城区、活力园区、美丽乡村,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2017年上半年,全市GDP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451元、13189元,同比增长7.7%、8.6%;财政总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2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9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农业增加值2.28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41亿元,同比增长32.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3:56.5:37.2,二、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93.7%;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85.98亿元,同比增长27.5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26亿元,占GDP比重达35%。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市早稻播种面积为6万亩,出栏生猪18万头,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78%。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新增土地流转0.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增家庭农场4家。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35.5亿元,销售收入35.1亿元,分别增长12%、11%。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2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利润46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为12%、12%、8%。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韶山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6.58%。新兴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84亿元,完成目标71%;装备制造逐步回暖,完成产值15.08亿元,完成目标37.7%。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以三旺实业、长盛科技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实现出口创汇6734万美元,完成计划42%。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共申报专利37件,授权专利23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24件,居全省县市前列。远东钢模水沟电缆槽台车、四棱数控3500卧式5轴数控纤维缠绕机、华进科技钢管焊缝智能修磨机器人、新韶光航空工业润滑油加热器、恒升机械石墨烯/碳纳米管提纯装备等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加强。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49吨标煤,较去年同期下降2%,超额完成全面小康指标,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29.7%。服务业新业态发展迅速,市乡村三级电商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共新增电商应用企业22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88亿元,同比增长31.6%。新天时代商业街、东升广场等商业中心相继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商业网点布局,促进了城区繁荣。旅游业持续发展,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方位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提升,来韶游客达1020万人次,同比增长12.7%。

  (三)项目及投资工作顺利推进

  通过强化调度协调,落实责任制,健全督促考评机制,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及投资工作保持较好态势。全市97个重点项目,其中实施类项目69个、预备类项目15个、储备类项目13个,共完成投资24.47亿元,共开工项目42个,开工率60.8%。其中纳入湘潭市重点的26个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48.97%。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13个纳入湘潭考核的重大前期项目前期节点77个,已有8个项目完成审批立项,共完成前期节点36个,节点完成率46.8%。项目监管和稽查工作全面加强,国省投资项目投资效益良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部门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资融资来势看好,上半年共计争取国省湘潭市预算内资金3.9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4.38亿元专项基金已通过国家有关银行审查。企业债券发行推进顺利,韶山高新区标准厂房10亿元企业债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城发集团15亿元企业债券申报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签约项目35个,签约金额84.45亿元,共引进外资5500万美元,其中旅发集团与上海景域集团签订了总投资2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信产业基金达成总投资30亿元的合作意向。

  (四)改革全面深化

  统筹推进7大类85项改革任务。一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取消报建阶段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落实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和“多规合一”改革。二是深入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高新区管理体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三是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创业投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试行PPP投融资模式,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有效破解融资难题。四是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审核合一”,推进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全市1457家企业实现“五证合一”的达1205家,远高于全省、湘潭市平均水平。五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统筹推进产权制度、交通运输体制、价格机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令停产整顿企业7家、关停3家,商品房销售达到6.6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4亿元。六是进一步正税清费,强化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为企业减免租金及税费100余万元,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七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及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和稳控工作,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五)文明素质大幅提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通过“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道德讲堂的宣讲教育,文明公约的规范约束,市民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旅游秩序、交通秩序、拆违控违等专项治理,城区景区形象明显提升。坚持深入开展机关干部文明劝导活动、党员志愿者进社区报到服务活动、“阳光5号”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文明创建主题活动,文明创建氛围日益浓厚,文明理念、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以点带面,农村风貌不断改善。

  (六)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美丽乡村全域推进。高标准完成第一批18户示范户的设计及施工,启动了第二批200户改造。四个乡镇“美丽乡村”视线工程、庭院工程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着手招投标工作,下半年全面实施。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全面实施精准脱贫行动,大力推进群众增收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兜底保障工程、基础扶贫工程等“四大工程”,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脱贫奔小康”活动、“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活动、“岗位技能送上门,就业服务下基层”活动、“大手拉小手,爱心促成长”活动、“送医送药送健康,百场义诊进乡村”等“五大活动”,实现了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金融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强,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多家银行对15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参评,995户获得有效授信,授信金额4122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429万元,其中贫困户直接贷款45.2万元,“分贷统还”发放贷款1383.8万元。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银田污水处理厂、小区雨污分流管网、乡镇垃圾中转站、黑臭水体整治、城市内涝防治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95.1%。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推进,有效控制了城乡环境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限塑”、“禁烧”工作强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进一步推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达85%。民生社会保障提档升级。新增城镇劳动力401人,其中失业再就业人员178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4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3人,购买公益性岗位600个,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9%以下,全市“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动态清零。低保由去年360元/月/人提高到460元/月/人,五保提高到600元/月/人,城乡医疗救助300人,累计救助资金24万元。全市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了药品加成,全市建立健康档案109535份,建档率91.2%;全市共计新出生人口859人,政策外出生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9.77%,远高于湘潭下达的目标。实施了大坪学校、韶山乡学校合格学校建设,加快了偏远乡镇教师、医生周转宿舍建设,启动了中医综合大楼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足球场等文体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免费电影工程,继续推行少儿艺术免费培训、图书馆免费开放和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城乡文化日益活跃。

  二、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一方面,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发展低迷,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重大项目推进较困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实体经济方面,招商难、融资难、用工难、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明显,投资后续乏力,信心不足。不少企业如天盛机械、口口香等开工不足,产值、税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另有部分企业如颐通物流、东泰翔峰、正威科技、新湘液等出现经营困难,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服务业发展方面,传统支柱产业旅游业主要还是观光游,有助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体验游、休闲游、生态游等还在策划包装前期准备,服务业低端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问题仍然存在。项目建设方面,前期工作任务重,征地拆迁阻力大,资金筹措难,影响了全市重点项目的推进。同时财政收入增长不能满足刚性支出与发展投入需求的局面难以有效扭转。

  另一方面,尽管当前经济工作面临很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新政的作用下,2017年,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同时,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湖南省“四化两型”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改革的全面深化,也给我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打算

  下半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把握好发展主动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发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着力发挥市场作用,有效管控风险,提升开放水平,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兴部门与传统部门融合,促进生产率持续回升,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一)全面深化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简政放权,完善“三清单一目录”,创新投融资模式,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健全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推进创业投资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深化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特许经营。同时,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做活传统产业,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及上市融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推进韶峰景区、纪念园景区、故居张旭冲提质改造,推进最忆韶山冲文旅综合体、平里村风俗民宿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大型特色商贸中心、商业街区建设,培育特色购物网点,扶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业等新业态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和油菜等特色种植业,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建设一批星级农家乐和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三)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以全市69个实施类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强化督促协调,落实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考核奖惩,形成“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浓厚氛围,确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准确把握国省政策方向、扶持重点,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论证工作,策划、包装、储备一批辐射广、拉动强的重大项目,积极与国省衔接,争取支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妥善处理好征拆安置问题,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落实民间投资有关促进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项目建设,支持城发集团、高新投等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

  (四)进一步改善民生。针对6月份连续强降雨造成的巨大损失,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夯实扶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城乡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着力培育和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示范线、示范片。着力加强基层文化、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服务体系及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医综合大楼、未成年保护救助中心、公共田径及足球场、合格学校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解决好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居民就业、就医、就学、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2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关于香河县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
  ──实际利用外资1113万美元,同比增长432.5%;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662元和9623元,同比分别增长7.8%和8.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部分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
  (一)项目建设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升级园区平台。开发区改革不断深化,投融资平台正常运营,研究制定平台公司考核、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平台公司开发建设积极性,对低效企业逐家进行洽谈,引导其出售、转股、出租和技改投入等方式嫁接改造。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绿地未来科技城等10个项目成功争列省重点,数量居全市第一;中冶烟气净化设备等16个项目成功争列市重点,争取用地指标267亩。汇天威3D打印设备项目竣工投产,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稻香村食品生产基地、爱晚智能辅具研发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工具研发制造、工业喷涂机器人系统集成2个外资项目和燃气能源站、健康特色小镇、科技创新谷、机器人精密检测研发及生产4个内资项目成功在廊坊“5·18”经贸洽谈会上签约,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萨克森、东方电子、精兰办公等4家企业产品被评为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上半年全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1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待批,积极推进3D打印产业园卢秉恒院士工作站建设,提升香河华北致冷设备有限公司周远院士工作站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中信国安孵化器、香河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小镇初具规模。河北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河北省特色小镇创建类和培育类名单(2018)》,廊坊市入围创建类和培育类特色小镇分别有6个和2个,我县机器人小镇入围创建类,健康小镇入围培育类,数量居全市前列。同时,市委改革办对全市特色小镇培育情况进行了督查,我县督查档次为优秀。机器人小镇和健康小镇在各自领域均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我县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已初具规模。
  (二)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双创双服”活动扎实开展
  省、市“双创双服”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县立即结合实际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把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县“双创双服”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及时印发了《关于成立香河县“双创双服”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建立香河县“双创双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的通知》及《关于2018年在全县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快速推进我县“双创双服”活动工作开展,建立县“双创双服”微信工作群,便于工作的及时开展;请县四大班子领导按照《县四大班子领导包联方案》及时深入所包联企业项目开展走访调研工作,确保精准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县活动办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工作信息,建立工作简报、情况通报等制度,上半年印发简报34期,其中第27期《香河县坚持“三突出”推动“双创双服”扎实开展》被市活动办采纳印发。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切实服务发展、服务民生,通过在组织领导、提升效能和精准帮扶等领域“多点发力”,全面落实“规定动作”、积极开展“自选动作”,“双创双服”活动扎实开展。
  (三)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完善规划体系。城乡总体规划已完成初步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待《通州区及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批准后修改完善,同步修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平香线南延、大辛路养护改造正在加快推进,密涿高速梁家务互通连接线(香河段)已完成招标工作,市场路、永明路、新开大街、新华大街路面改造工程,淑阳大街西延及永盛路中段新建正在抓紧办理前期手续。新建改造各类管网4.3公里,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完成选址及立项手续。五一公园提升改造、N3路游园新建工程已完成,永通路两侧绿化已进场施工。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积极推进河北止务、赵庄城中村改造,河北止务已签订拆迁改造协议271户,赵庄村完成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制定,完成石油公司家属院、南台居民区和药材公司居民区旧城改造项目审核及安平镇二街村3栋回迁楼审批。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上半年共清理垃圾杂物13.9万立方米,拆违2.7万平方米,硬化道路12.8万平方米,新建供水管网33公里,绿化美化5.76万平方米。以蒋辛屯、安头屯、刘宋为重点,围绕潮白河流域申报市级示范区,申报市级精品创建村街10个。
  (四)加强污染治理力度,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健全治理长效机制。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回头看”和深度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散乱污”十项管控措施,建立“双备案”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上半年,全县1055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按照“两断三清”标准取缔完成,318家VOCs企业已完成治理并通过验收,全县优良天数达111天,占总天数的61.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05,环京组排名第一,同比下降17.8%。大力推进造林绿化。重点实施廊道绿化、森林郊野公园建设等工程,完成春季植树1.21万亩,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密涿高速景观绿化工程已完成绿化335亩,与12家公司签订管护协议,对香五路两侧、潮白河滨河公园及城区绿化进行管护,进一步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和成效。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制定《香河县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长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完成所有河渠“一河一档”建立,并启动了“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已清理河渠垃圾11.98万立方米,封堵非法排污口23个,东干渠黑臭水体改造已完成,五一渠黑臭水体治理即将竣工。运河文化生态文化产业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8.6公里河道清淤、2公里岸坡防护及安运桥南北两侧约2.6万平方米景观工程。按照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标准,分别完成北运河、潮白河湿地公园专项设计方案,正在结合“两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价款推进建设。
  (五)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
  推进城区教育扩容提质行动,城内第五小学已投入使用,县直第三幼儿园和原十三中平房改造工程已竣工,对城区周边农村小学校舍进行改造,提升城区及周边办学水平,确保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金子塔、睿子国学2家幼儿园已通过普惠性幼儿园审批,制定教师招聘计划,适时启动教师招聘工作。制定《香河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先行启动县医院与渠口中心卫生院“医共体”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3个,签约居民13.1万。100辆新能源公交车已全部到位并投入运行,全程实行2元统一票制,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印发《关于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和危房改造、大病救治等多个专项方案,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全部严格落实到位。制定《香河县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利剑除患”、“消防攻坚系列”、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虽然我县上半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持续负增长;二是受环保、规划调整、前期手续繁琐、缺少用地规模和指标等因素影响,一些重点工作推进缓慢。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服务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坚持把服务落在建项目、促发展的最实处,大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服务促项目建设开花结果。创新招商机制,全力引进重大项目。依托区位及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等方式,通过举办推介会、专题招商会,广泛开展“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招商活动,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对已落地未开工项目,积极落实开工条件,在行政审批、要件办理等方面提高效率,尽可能压缩审批时限,特别是以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县、全省盘活存量用地试点县为契机,用好政策,积极争取,在符合“1+3”规划的前提下,对已经审批的1500亩国有土地抓紧组织出让,破解实体产业项目开工制约,全力推动绿地科技未来城、稻香村食品项目等实体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积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深入企业调研,对全县规上企业全面摸底,加强对规上企业数据上报调度力度,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转负为正。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对技术层次低、经济效益差的“散乱污”企业摸排清退,使其腾出土地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企业跟踪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加快传统产业兼并重组、技改升级,突出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系,对确需错峰停限产的工业企业,科学、合理、有序安排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搞“一刀切”,对列入升级改造的企业,抓紧对污染治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达到环保要求后立即复工。
  (三)以深化改革为突破,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设立行政审批局改革的意见》(香办字〔2018〕12号),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局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放大“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效应,本着应进必进的原则,力争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划转到位。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并工商、税务、刻章、社保等流程,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行并推广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实施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加快“证照分离”改革,重点做好照后减证工作,各类证照能减尽减、能合则合,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各类许可,加快向产品认证转变,全面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优化审批流程,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工作制度,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提升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探索实施单一窗口、综合受理、部门协同的机制,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实现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集中监管。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时汇入网上申报、排队预约、事项受理、审批(审查)结果和审批证照等信息,推动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无缝衔接,全面实现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结合“双创双服”活动,服务创新主体,建强平台载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创客融通创新,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四)以城乡统筹为抓手,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美丽庭院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人居环境样板村,争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实施镇村公路升级改造,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继续加大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依托五百户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头屯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重点板块,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抓紧修订全县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小街小巷维修改造,加大环卫保洁力度,消除城乡结合部等脏乱差死角死面,加快推进城区供水、供热、燃气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及公园游园改造等关系民生民计工程建设,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逐一明确网格长、网格员,进一步精细化城市管理。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继续做好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巩固创建文明成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继续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措施,统筹抓好散煤、扬尘、工业污染、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工作。以北运河、潮白河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增建公园绿地,加强生态修复,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构建与副中心联动一体等生态环境体系。
  (五)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双创双服”20项民心工程进度,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不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加快推进钳屯小学、店子务小学、第三中学等教学楼建设进度。提高卫生计生水平,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试点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钳屯卫生院建设进度,抓紧办理安头屯、五百户、刘宋卫生院前期手续,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做好“六进”文化惠民演出及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继续推动完善总分管(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工作,打造特色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食药服务水平。继续强化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积极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切实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

第3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一、关于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扎实推进“六稳”“六保”政策举措,稳住了经济基本面,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xxx.xx亿元、增长x.x%。

  1.以战时思维、总体战举措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产业增长动能快速恢复。建立帮扶特派员制度,出x小企业复工复产xx条、“菜篮子”xx条、房地产xx条、“三保”xx条等措施,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xxx.xx亿元,为企业减免税费xx.xx亿元。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x.x%,居全省第x位。工业用电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入选首批xx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争取大x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落户我市。恒光科技等x家企业进入上市流程。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x.x%、xx.x%,存贷比达xx.x%。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xx.xx万亩。果茶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xxx.xx万亩。生猪存栏达xxx.xx万头。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xx家。

  2.以挂牌督战、问题清零为抓手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的基石更加牢固。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市级抽查发现的xxx个问题、湘扶监测APP发现需整改的xxxx个问题均xxx%整改到位。xxxx名脱贫监测人口、xxxx名边缘人口解除因疫返贫致贫风险。x项“夏季攻势”工作任务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办结件整改率xxx%。xx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总体为优。城区空气环境优良率xx.x%。依法合规减少政府支出责任xx.xx亿元,运用注资转化债务等方式积极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全市未发生一起债务逾期风险事件。市本级已退出红色预警地区。

  3.按下抓项目稳投资补消费的“快进键”,内需支撑力稳步增强。四次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项目签约仪式。xxx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xxx亿元,为年计划的xx.x%,开工率、计划投资完成率较去年同期提升xx个、xx个百分点。抢抓国家扩大投资机遇,争取到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资金xx.x亿元。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居全省第x位,其中民间投资增长xx.x%。启动消费扶贫行动,积极发放“湘消费”、“湘府有礼”等电子消费券。成功举办文旅消费季、汽车展销节等消费促进活动。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x亿元、下降x.x%,居全省第x位。

  4.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强力推进就业用工“两需求一贯通”、行政审批“两需求一贯通”、房地产改革与有序发展、财税综合治理等改革。x高新区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xxxx精细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获批xxxx年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x个,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xxx家。x至东盟国际班列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上半年,全市新引进项目xx个、总投资xxx.xx亿元,其中“xxx强”项目x个。完成进出口总额x.xx亿元、增长xx%,居全省第x位。实际到位内资增长xx.x%,实际利用外资增长xx%。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x.xx万户、增长x.x%,商标注册受理量居全省第x位。

  5.着力稳就业兜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x.xx万人、x.xx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x.x%。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x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增长x.x%,居全省第x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元左右,增长x.x%,居全省第x位。xx项xx件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所有建制乡镇医院实现x名全科医生全覆盖,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xxxx个,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xxx.xx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xxx.xx公里,巩固和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xx.xx万人。CPI上涨x.x%,发放价格临时补贴xxxx余万元。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关于下半年经济走势

  疫情是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我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从国际看,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舆论上对我国进行打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xxxx年全球经济下降x.x%。从国内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国内经济循环主导的基础条件,但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加之国际疫情及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对此,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对冲政策:x万亿元新增财政赤字、x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x.x万亿元;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x.x万亿元;新增x.x万亿元专项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等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领域,且今年专项债不与地方债务限额挂钩。省里也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外资外贸、就业民生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对稳定经济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形成了有力支撑。从市内看,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进一步回升,总体符合预期。下半年,随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x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等区域重大战略落实落地,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受雨季影响的省市重大项目进入黄金施工期,加上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发力,将逐步释放投资增量。只要疫情没有大的反复,在假日经济和节会经济的拉动下,文娱旅游、批零住餐等消费有望稳步向好。总的来说,危机孕育转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紧盯问题、积极作为,我市经济一定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要围绕“双战双胜”“决战决胜”要求,紧盯年初既定目标不放松,确保完成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十三五”主要任务。在以下七个方面精准发力:

  1.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坚决稳住全年经济基本盘。慎如始终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针对文娱、旅游、住宿、餐饮等恢复困难的行业企业,制定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推动市级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尽快正式运营。运用财税综合治理机制精准培植财源,压实“三保”责任,保障基层正常运转。咬紧GDP、投资、消费、规模工业等关键指标不放松,狠抓企业和项目升规入统,努力争取实现最好结果。

  2.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对照国家普查、督查和考核验收要求以及“回头看”查摆的问题,进一步查漏补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特殊群体,加强监测和兜底保障。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严格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从严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加快“三资”清理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实行销号管理。争创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抓好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作。

  3.持续做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实现产业及产业园区三年提升行动圆满收官。紧盯x大重点产业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全面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怀设立中国区总部和区域总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x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大力培育新增长点。以省“xxx”工程升级版为载体,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加快东盟产业园选址规划。启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出台物流枢纽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4.两手发力稳投资促消费,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加快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确保x月底前全面形成实物工作量。认真落实“一单四制”,全面推进“两新一重”、“十三五”规划收尾项目以及公共卫生、战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保障、农林水利、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等建设。做实项目前期,建好三年期计划滚动库和五年期项目储备库。提升房地产、汽车等重点消费,加快恢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举办好汽车博览会、汽车展销节、健博会等重点展会,扎实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建设。

  5.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行政审批“两需求一贯通”等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涉企收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启动经开区综合口岸建设,开通x至东盟(越南)国际货运班列,举办好怀商大会,大力引进“三类xxx强”企业、总部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实体企业。

  6.努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加快乡村振兴。加快公共停车场、城区供水管网、棚户区改造、智慧城市等建设,做好已在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引导各县市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成x-x个特色产业小镇。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推进三个“百千万”工程、“六大强农行动”和优质粮油工程。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靖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7.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民生实事建设进度。继续落实稳就业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抓好xx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成“十三五”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启动大x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推动x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x中心年内开工建设。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第4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一、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建设文明生态经济强市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经济增长速度稳、产业推进势头好、各项工作有突破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经济运行情况。2019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1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02亿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28亿元,同比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8.85亿元,同比增长11.6%;工业增加值完成23.9亿元,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11亿元,同比降低6.0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完成147.61亿元,同比增长11.0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完成154.90亿元,同比增长25.20%。

  2.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完成情况。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共46项,目前已反馈12项,排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出“6升2降4平”。提升的6项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排全州第5位,上升2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排全州第1位,上升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排全州第2位,上升4位;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全州第2位,上升1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排全州第1位,上升7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排全州第6位,上升2位。持平的4项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的2项指标是: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下降5位,排全州第8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下降1位,排全州第7位。

  3.经济增长分项指标支撑情况。经济增长分项指标共21项,目前已反馈19项,排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出“16升3降”。提升的16项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排全州第5位,上升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排全州第1位,上升7位;工业增值税增长速度排全州第1位,上升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排全州第2位,上升4位;批发业增速排全州第1位,上升1位。零售业增速排全州第2位,上升3位;餐饮业增速排全州第2位,上升5位;住宿业增速排全州第5位,上升3位;批发业增值税增长速度排全州第4位,上升2位;零售业增值税增长速度排全州第1位,上升4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两项之和增长速度排全州第1位,上升7位;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速排全州第7位,上升1位;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速排全州第7位,上升1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排全州第5位,上升1位;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合计增长速度排全州第6位,上升2位;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排全州第5位,上升2位。下降的3项指标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下降3位,排全州第6位;邮政业务总量增长速度,下降4位,排全州第5位;建筑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下降2位,排全州第7位。

  (二)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有效。全面落实省、州关于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金融和安全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制定相应措施,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可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设施不断完善。实现各类水域河(库)长全覆盖,编制“一河(湖、库)一策”,加强河流治理与保护。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按照“三率一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要求,举全市之力,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精准施策、精准落实、精准见效,切实补齐工作短板。我市“十三五”时期计划搬迁安置19866人,实际完成搬迁安置19913人,搬迁完成率100.23%。其中,2016年度实际完成搬迁安置9143人;2017年度实际完成搬迁安置8086人;2018年度实际完成搬迁安置2684人。搬迁群众已于2019年3月底前全部实际搬迁入住。

  (三)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大工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一期50万吨已建成20万吨配套及10万吨/年铝液生产线。二期项目已建成50万吨的基础配套设施和两条12.5万吨/年铝液生产线,且第一条12.5万吨/年铝液生产线已达能达产;30万吨/年阳极碳素项目,一期15万吨/年项目正在启动主体工程建设;锦兴轻量化交通装备制造已建成1250T、2000T挤压生产线,项目正有序推进;1500吨镍系列催化剂项目已启动建设。正积极推进煤制烯烃项目、6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薏仁米、生态畜禽、茶叶、精品水果等短、中、长期产业,全力打造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完成低效玉米调减7.8万亩,种植薏仁米35万亩,种植蔬菜7.9万亩,种植食用菌0.29万亩,种植茶产业2.1万亩,种植精品水果6.8万亩,种植中药材3.32万亩,种植烤烟5.35万亩。充分利用“兴仁薏仁米”和“中国薏仁米之乡”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打造兴仁薏仁产品品牌。积极组织推荐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积极动员,开展绿色、有机产品申报。2019年,我市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7个,面积59.31万亩;有机产品认证4个,面积1万亩;绿色食品认证1个,面积0.4万亩;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3个。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电商网络全面铺开,实现进村入户。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农商旅互联综合体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接待游客314.8万人次,同比增长18.56%,旅游收入26.29亿元,同比增长41.27%,旅游业持续“井喷”。

  (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尖山水库、崩土山、响水水库基本建成,兴仁水库、木桥水库等9个水库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东大门改造有序实施。陆关、真武山公交停保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深入实施。机构改革、新一轮殡葬改革、农村“三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引进产业项目8个,签约总投资35.65亿元。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组织“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进场求职人数达10000余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152人。开展“冬季充电”劳动力培训,抓住大量农民工返乡时机,为返乡劳动力蓄能“充电”,提升其综合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春节前后,共组织“冬季充电”培训会183场(次),培训返乡劳动力6622人。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2.11万人,养老保险参保27.28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26万人。医疗卫生不断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2019年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650人医疗保险应保尽保,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保障7480人次,产生医疗总费用3749.87万元,报销补偿3361.13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各项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困难和问题。一是规上工业生产形势严峻,缺乏有效竞争。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和投资存量不足。三是消费市场需求不旺,零售住宿增速偏低。四是财政税收增速放缓,债务压力大。五是部分项目推进缓慢,建设资金缺口压力大。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9年是十九大各项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的关键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我市“撤县设市”后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聚焦目标、保持定力、奋力进取,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风险防控,着力防范重大风险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1+8”系列政策,妥善处理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快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规范发展PPP模式转化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增量债务,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完善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盘活闲置土地等存量资产资源,狠抓新财源培植,进一步降低非税收入占比,做大财政收入总量、提升质量,提高政府偿债能力,通过发展的办法化解债务。坚决防控金融风险。持续开展非法集资、交易场所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不良贷款风险排查监测和处置预警。建立健全企业信贷诚信监管体系,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信贷环境,确保金融风险可控。切实防控发展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煤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燃气管线、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宗教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处置,依法打击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抓好公共安全、食品药品、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防控,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用好“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和大数据平台,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做好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矛盾纠纷多元防范化解,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二)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推进产业转型

  一是围绕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深入研究中央、省州政策,做好与我市结合文章,科学规划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确保与省规划政策一致、要求一致,实现成效最大化。抓好项目库建设,科学策划论证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支持盘子,加快推进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健全人才支撑、资金扶持、土地保障、困难帮扶等机制,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早见成效。二是强力推进产业振兴提升。完善产业提升推进机制,坚持分类施策,加快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全产业链和产加销一体化扶贫产业体系,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推进方案。围绕“建链、补链、长链、强链”,拉长拓宽产业链,发展配套企业,提高产品层次和附加值。抓好重点企业培育,加强企业家培育,加大政策支持,集中优势资源,继续开展困难“摸排消”活动,实施精准帮扶,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园区建设,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配套关联项目,发挥好载体作用,打造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产业集群。

  (三)突出城乡统筹,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着力开展新型城镇化提升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一是巩固城镇化试点工作成果。围绕“离得开、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协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降低进城门槛,加快农民市民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同步实施道路绿化提升、公园、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农业发展良好势头,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特色农业,做强薏仁米、牛肉粉等传统特色产业,做优富益茶叶、黔仁白茶、回龙藠头、五星枇杷等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做大精品水果、食用菌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在农业领域应用。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接二连三、接二连一等融合模式。

  (四)突出投资需求拉动,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增强投资关键作用,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投资的重要手段,突出质量效益导向,加强调度督查,全力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抓住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的窗口期,加大争资金跑项目的工作力度,确保最大限度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注重招才引智、招科引院、招股引资、招大引强,突出精准招商、探索资本招商、实施中介招商、推进网络招商等模式,用活专题招商、驻点招商等传统方式,制定完善“产业招商地图”,走出去开展招商活动。

  (五)突出深化改革,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聚焦发展难题,大胆改革,全面开放,破解机制体制障碍。一是稳步推进改革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能力。全面统筹推进社会民生、行政执法、养老保障、生态文明等各项改革,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重点在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发起一批PPP项目。三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应用,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探索把联合奖惩嵌入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

  (六)突出环境改善,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绿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认真抓好中央、省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无组织扬尘污染治理。落实节能目标责任,抓好节能重点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七)突出共享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抓好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工作,改善社会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易返贫重点群体,做到扶到人、扶到心,脱真贫、真脱贫。推动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依法规范使用。二是切实抓好就业创业。做好招聘、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抓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小微企业就业、创业补贴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创业载体,为创业者进行创业指导、政策落实等打包式综合服务。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养结合发展,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做好“全面改薄”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深入推动卫生计生改革,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医疗应急救援,巩固地方病、职业病防治成果。

  做好2019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为建设美丽幸福兴仁而努力奋斗!

第5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一、关于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扎实推进“六稳”“六保”政策举措,稳住了经济基本面,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8.81亿元、增长1.4%。

  1.以战时思维、总体战举措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产业增长动能快速恢复。建立帮扶特派员制度,出台中小企业复工复产17条、“菜篮子”10条、房地产10条、“三保”22条等措施,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19.51亿元,为企业减免税费27.73亿元。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居全省第5位。工业用电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入选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争取大湘西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落户我市。恒光科技等4家企业进入上市流程。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8%、18.5%,存贷比达62.4%。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9.82万亩。果茶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301.50万亩。生猪存栏达211.68万头。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0家。

  2.以挂牌督战、问题清零为抓手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的基石更加牢固。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市级抽查发现的313个问题、湘扶监测APP发现需整改的2730个问题均100%整改到位。3161名脱贫监测人口、5742名边缘人口解除因疫返贫致贫风险。7项“夏季攻势”工作任务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办结件整改率100%。4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总体为优。城区空气环境优良率99.6%。依法合规减少政府支出责任12.73亿元,运用注资转化债务等方式积极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全市未发生一起债务逾期风险事件。市本级已退出红色预警地区。

  3.按下抓项目稳投资补消费的“快进键”,内需支撑力稳步增强。四次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项目签约仪式。31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89亿元,为年计划的58.3%,开工率、计划投资完成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10个百分点。抢抓国家扩大投资机遇,争取到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资金74.4亿元。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居全省第4位,其中民间投资增长51.3%。启动消费扶贫行动,积极发放“湘消费”、“湘府有礼”等电子消费券。成功举办文旅消费季、汽车展销节等消费促进活动。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25亿元、下降6.6%,居全省第9位。

  4.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强力推进就业用工“两需求一贯通”、行政审批“两需求一贯通” 、房地产改革与有序发展、财税综合治理等改革。怀化高新区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怀化洪江精细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获批2020 年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怀化至东盟国际班列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上半年,全市新引进项目88个、总投资566.59亿元,其中“500强”项目7个。完成进出口总额7.75亿元、增长24%,居全省第5位。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7.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77万户、增长7.6%,商标注册受理量居全省第4位。

  5. 着力稳就业兜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2.36万人、3.5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2元,增长3.9%,居全省第9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9元左右,增长8.7%,居全省第1位。23项34件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所有建制乡镇医院实现2名全科医生全覆盖,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823个,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589.40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99.69公里,巩固和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10.59万人。CPI上涨3.9%,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000余万元。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关于下半年经济走势

  疫情是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我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从国际看,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舆论上对我国进行打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4.9%。从国内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国内经济循环主导的基础条件,但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加之国际疫情及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对此,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对冲政策:1万亿元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新增1.6万亿元专项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 等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领域,且今年专项债不与地方债务限额挂钩。省里也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外资外贸、就业民生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对稳定经济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形成了有力支撑。从市内看,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进一步回升,总体符合预期。下半年,随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湘西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等区域重大战略落实落地,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受雨季影响的省市重大项目进入黄金施工期,加上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发力,将逐步释放投资增量。只要疫情没有大的反复,在假日经济和节会经济的拉动下,文娱旅游、批零住餐等消费有望稳步向好。总的来说,危机孕育转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紧盯问题、积极作为,我市经济一定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要围绕“双战双胜”“决战决胜”要求,紧盯年初既定目标不放松,确保完成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十三五”主要任务。在以下七个方面精准发力:

  1. 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坚决稳住全年经济基本盘。慎如始终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针对文娱、旅游、住宿、餐饮等恢复困难的行业企业,制定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推动市级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尽快正式运营。运用财税综合治理机制精准培植财源,压实“三保”责任,保障基层正常运转。咬紧GDP、投资、消费、规模工业等关键指标不放松,狠抓企业和项目升规入统,努力争取实现最好结果。

  2. 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对照国家普查、督查和考核验收要求以及“回头看”查摆的问题,进一步查漏补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特殊群体,加强监测和兜底保障。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严格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从严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加快“三资”清理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实行销号管理。争创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抓好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作。

  3.持续做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实现产业及产业园区三年提升行动圆满收官。紧盯8大重点产业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全面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怀设立中国区总部和区域总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大力培育新增长点。以省“135”工程升级版为载体,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加快东盟产业园选址规划。启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出台物流枢纽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4. 两手发力稳投资促消费,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加快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确保9月底前全面形成实物工作量。认真落实“一单四制”,全面推进“两新一重”、 “十三五”规划收尾项目以及公共卫生、战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保障、农林水利、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等建设。做实项目前期,建好三年期计划滚动库和五年期项目储备库。提升房地产、汽车等重点消费,加快恢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举办好汽车博览会、汽车展销节、健博会等重点展会,扎实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建设。

  5.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互联网+政务服务”、 “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行政审批“两需求一贯通”等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涉企收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启动经开区综合口岸建设,开通怀化至东盟(越南)国际货运班列,举办好怀商大会,大力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总部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实体企业。

  6. 努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加快乡村振兴。加快公共停车场、城区供水管网、棚户区改造、智慧城市等建设,做好已在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引导各县市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成3-5个特色产业小镇。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推进三个“百千万”工程、“六大强农行动”和优质粮油工程。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靖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7. 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民生实事建设进度。继续落实稳就业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抓好芙蓉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成“十三五”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启动大湘西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推动湖南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怀化中心年内开工建设。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此外,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要求,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怀化建设“西南明珠”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第6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1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省“三高四新”、市“三区一中心”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抓好“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的跟踪落实问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四个岳阳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上半年,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强化监测分析,狠抓运行调度,及时解决问题,统筹推进经济发展。1—6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28亿元,占年计划的44.2%,同比增长10.7%;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21.8%,分别超过年计划0.5、1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4亿元,占年计划的52.9%,同比增长28.9%;这四项主要指标增幅分别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2、1.3、1.4、3.9个百分点,六县市排名均在前三之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771元、10153元,分别占年计划的53.4%、48.5%,分别同比增长10.9%、14.7%,增幅在六县市分别排名第一、第三;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79亿元,占年计划的51.1%,同比增长19.3%。

  (二)产业发展稳固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成早稻播种面积44.2万亩、中稻(含一季晚)17.8万亩、旱粮12.32万亩。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十条》《库区绿色优质粮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推进铁山库区绿色种植,着力打造铁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再生稻”“优质稻+油菜”“特色旱粮”三大示范片5900亩。成功申报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岳阳县洞庭湖流域黄沙街镇片区绿色发展示范工程项目。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壮大。1-6月,全县197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规模总产值256.8亿元,同比增长15.16%;完成工业投资26.66亿元,增长2.3%;其中完成技改投资17.63亿,增长1.2%。园区发展步伐加快。1—6月,园区新签约链上工业项目27个,合同引资83.72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2个(晶威新材料、润天智科工程设备制造)。园区新开工工业项目28个,续建21个,竣工投产21个;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64.63亿元,同比增长31.7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36.72%;实缴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5亿元,同比增长19.68%。云隆新材、磊强新材、亚泰陶瓷岩板生产线、索非特矿山机械等项目竣工投产;湘顺新材(二期)、冬达实验设备、鹏镜特种材料等项目加速施工。三是文旅产业全面推进。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49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42.11亿元,同比增长149%。岳州扇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原创歌曲《我的岳阳》、原创花鼓小戏《寸土不让》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岳阳文学艺术奖。桃李春风文旅小镇、张谷英景区、大云山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三)项目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争资争项提速发力。1-6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78亿元,同比增长21.8%,居六县市第二;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8个,居六县市第二;全县到位争资项目93个,落实资金27亿元,同比增长5.5%;到位融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2亿元。二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成立县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实行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交办、一排名,以“三张清单”倒逼项目开工、建设提速、建成达产。截止目前,全县169个重点建设项目(含19个前期项目)已开工87个、竣工11个,开工率51.5%;完成投资63.93亿元,占年计划的53.3%(不含前期项目)。其中涉及县本级财政投资项目有29个,年计划投资10.33亿元,县财政年计划投资6.54亿元(含土地储备债券1亿元);截止目前,已开工项目18个,占计划的62.1%;完成投资2.67亿元,占计划的40.8%;其中,文胜铁路桥涵改造、荣岳西线公交化改造、滨水东路南延等项目已基本竣工,长丰北路拓改、荣湾湖渡改桥(虎形山桥)、新开镇中心幼儿园、城东幼儿园等项目整体推进较快。三是规范投资政府项目初见成效。加强《政府投资条例》宣传贯彻,出台了《岳阳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岳阳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岳阳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管理实施细则》《岳阳县政府投资小额公司项目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开展项目可研、概算评审。今年来,我县累计评审政府投资项目46个,送审金额96685万元,累计调整投资额10454.4万元,其中,调增285.64万元、调减10168.76万元。从评审效果上来看,在源头上规范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土地储备与出让委员会,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划定,初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线,确定了全县4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稳步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年内可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加强城市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市容秩序整治,扎实推进城区主街道垃圾桶撤桶移位工作;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公园广场管理及园林绿化管养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完成青山南路等垃圾中转站建设,强力推进新开垃圾填埋场建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点项目。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北向融城,长丰北路拓改、北大青鸟等项目进展顺利;2大棚户区改造完成全年任务80%;建材小区、教体局家属小区、贺坪房地产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6个项目即将开工;富荣路三期等3个公租房项目扎实推进。龙乌线大修工程全面完成,荣宝线、兰关线大修、岳望高速黄沙街连接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有序推进。四是改善乡村面貌。完成省级精品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7个的创建申报,启动市级美丽乡村5个、美丽屋场5个、县级美丽乡村5个创建计划。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1-6月,新建乡镇公厕7座,完成户厕改造7520余户,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37%和50.1%。完成植树造林4.4万亩;张谷英文旅特色小镇创建经验在《焦点访谈》栏目推介;持续推进“治陋习、树新风”行动,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乡村面貌得到改善。

  (五)重点改革持续深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持续深入。一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夯实“三集中三到位”,顺利实现“一张网”“一张门”“一张图”等政务服务改革目标,增强了改革拓展性。上半年,县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件累计14.4万件,全程网办6.74万件。二是严格规范项目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窗口“一站式”办理,有效运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项目“网上”审批全覆盖。三是全面启动事业单位车改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58家单位车改工作。

  (六)民生福祉保障有力。一是突出降费减负。对全县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核定,包括教育收费、荣家湾至岳阳市火车站城际公交票价核定、物业管理收费等,做到凡不符合文件要求和已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该降标的收费项目坚决降标,提高收费透明度。二是促进稳定就业。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有效促进稳定就业。1-6月,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075人,占年度任务的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7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3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创业、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培训3160余人。三是保障基本民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做到思想不懈、干劲不松、力量不减、政策不停,强化“两类人群”监测帮扶,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开通荣家湾至岳阳城际公交线路,有力推进“北向融城”;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市委“基教十条”,启动中小学教室、寝室空调安装项目,有效改善教学条件,全年新增公办园学位116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稳步实施2家县级医院改扩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再次提标;顺利启动国际稻都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四是加强生态建设。49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已办结22件,阶段性办结27件。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依法引导湘北铸造厂退出,启动29家樟木炼油加工作坊关停退出工作。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全国“两会”、建党百年大庆特护期安全稳定,深化法治岳阳县、平安岳阳县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积极化解信访矛盾,狠抓社会管控,不断提高安全应急能力,有效应对“5·15”极端天气灾害冲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及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国家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成为影响税收增收的重要原因;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我县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较大;受县、乡换届工作影响,部分单位工作配合不力、推进迟缓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克服,认真解决。

  二、做好后阶段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发挥调控作用。一是持续对“十四五”规划目标跟踪问效。对照我县“十四五”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根据项目重要程度,在项目实施时,突出重点,分出先后,量力而行,有序推进。二是完成村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乡村工作实际,对35个乡村振兴的重点村、示范村,因村制宜,迅速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打造一批有组织能力、有产业基础、有重点项目、有辐射效应、能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宜居村庄。

  (二)突出项目建设,全力争资争项。一是破除瓶颈制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统筹解决好土地、环评、资金等瓶颈制约因素,确保我县2021年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推进财纳福诺石晶地板产业链、冬达实验室设备制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快保进度、以好保质量。二是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持续跟进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并严格绩效考核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筹措生产和建设资金,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落实各项信贷优惠措施,全力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严格按照《岳阳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评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五是充分发挥项目的抓手作用,积极协调,及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的相关服务;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对全县各行业建设项目认真酝酿、仔细梳理、精准优化,充实重点项目储备库,确保投资稳步增长,完成全年投资增长10%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项目进展情况调度和协调,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完成争取国家重点投入30亿元以上。

  (三)抓好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县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统筹推进新城区建设、集镇建设和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加快推进长丰北路拓改、东方路升级改造、富荣路西延等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整体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品牌兴农战略,依托特色蔬菜产业园重点匹配基础设施工程、天裕生态休闲食品建设、湘佳牧业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有效推进养殖种植业向生态化、立体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加快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完成省市改厕任务和公厕建设任务。按照优势优先、示范带动、打造亮点的要求,加快重点示范村庄规划和亮点项目工程打造,确保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头、有特色、出经验、可推广。

  (四)注重资源禀赋,推进全域旅游。强力推进桃李春风文旅小镇、大云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张谷英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打造旅游新业态。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家、省、市旅游推介会,宣传我县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推进洞庭渔歌美食街和长丰路商业街建设,提升星级酒店服务品质;以岳阳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引进传媒影视、演艺娱乐等业态,延伸旅游业产业链。

  (五)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园区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按照我县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跨省通办、“5+2”无休办和接诉即办,推行营商服务“好差评”制度,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持续深化企业开办“101”、不动产登记“160”、工程建设领域审批“170”等改革。推进市政公用服务提速提质行动,实行报装一网通办。深化“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实施违约失信问题整治、涉企优惠政策落地、优化法治环境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三强”行为,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下,紧盯目标,全力冲刺,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全县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7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1年上半年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为“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聚焦“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年初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计划指标进展良好,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4%,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8%,成绩来之不易,但要居安思危,清醒认识、主动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坚持以首善标准抓好“两件大事”,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进入冲刺阶段

  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精心组织、周密调度,高质量完成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服务保障。扎实细致做好天安门城楼环境布置、演练预演等工作,高位推进疫情防控、专项安保等措施落地,高标准完成空气质量、气象服务等综合服务保障任务,全力做好环卫、交通、通信等保障工作。开展“两区、三环、四线、多周边”环境秩序整治提升,精心布置花坛花卉等设施,城市环境整洁亮丽,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

  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高水平推进。组建运行保障指挥部,冬奥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通过考察认证,两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完工交付。成功举办雪上和冰上项目国内测试活动,主运行中心和场馆运行指挥体系开展试运行,各竞赛场馆团队全部组建。制定冬奥会疫情防控总体指导意见,统筹推进住宿、餐饮、医疗、安保等赛事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工作。火炬“飞扬”正式发布,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加快,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成立,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突破115.9万。制定冬奥会碳中和实施方案,北京和延庆赛区11个冬奥场馆全部通过绿色建筑认证、实现100%绿电供应,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二)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批重大创新工程相继落地,创新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国家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布局。实施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12项卡脖子技术任务完成“揭榜挂帅”遴选。1-5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1147.9亿元、增长29%,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启动第二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资助项目,全面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雁栖国际社区一期主体结构封顶,未来科学城国际学校加快建设。制定实施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案,技术转让和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减免企业税收1.3亿元,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5%,科技势能向产业动能加速转化。

  “三城一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研究制定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1-5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17.2%。中关村科学城落户首家全球原创新药研发平台。怀柔科学城五大科学装置之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成投用,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等交叉研究平台投入试运行,怀柔科学城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未来科学城推动武钢、鞍钢腾退导入航天科技等产业,北京疫苗检验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三城”均签署创新联动发展协议,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2项。顺义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优势产业长板效应更加突出。工业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4%、两年平均增长16.7%,分别高于全国25.5个和9.7个百分点。疫苗产业带动更加抢眼,四支疫苗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产量占全国90%左右,国药北生研、科兴中维两家疫苗企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汽车、电子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25.7%。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支撑作用明显,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2%,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7.4%。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3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9家。商务服务、文体娱乐、住宿餐饮业稳步恢复。

  (三)持续深化“两区”建设,制度创新与项目落地扎实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迈向更高水平

  “两区”建设成果不断涌现。251项开放举措落地184项,形成50余项全国首创或首批突破性政策和项目。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支付公司、全国唯一一家承载跨境金融信息传输职能的重大金融基础设施(SWIFT)等项目落地,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获批,北京金融法院挂牌成立,新增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一期基本满足封关预验收条件,截至6月底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系统入库项目1918个、总投资约8712亿元。服贸会组委会、执委会获批成立,首钢园区展馆主结构完成施工。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6.7亿美元、增长20.4%,进出口总额1.42万亿元、增长26%。

  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277项任务完成过半,积极推进新一批加强版改革。开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通过“局处长走流程”等活动解决问题200余个。发布第三批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证明28项、清理规范证明11项。印发数字政务建设行动方案,90.2%市级、81.8%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实施“综窗2.0”改革,市级进驻事项93%实现委托受理、87%实现授权审批。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小米智能工厂二期84天完成征地拆迁、转非安置、手续审批和入市验收等工作,实现拿地即开工。“服务包”企业在京新设机构213家,服务事项办结率90.9%。

  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出台中小微企业帮扶“新6条”措施,及时落实国家最新帮扶政策、动态完善本市具体举措,上半年办理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本金544.2亿元,完成首贷428.3亿元、续贷86.2亿元,减征小规模纳税人等小微企业增值税20.6亿元。失业保险返还、以工代训等减负稳岗政策补贴资金27.92亿元、惠及109.7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保住和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全市新设企业11.5万户、增长64.2%,较2019年同期增长26.5%,其中科技型企业新设4.6万户、增长62%。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属国企实现利润总额702.8亿元、增长1.2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34.8%。

  (四)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新基建新场景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数字基础设施加紧布局。新基建投资增长34.6%,新增5G基站3700个。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占先”工程取得新突破,微芯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和首款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发起成立长安链生态联盟,在区块链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先发优势。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智源研究院发布全球最大智能模型“悟道2.0”,人工智能长板加快锻造。国内首个装备制造业5G全连接工厂落地。出台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揭牌,北京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成立规范互联网平台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若干措施,组建工作组进驻17家平台企业开展指导,整改任务完成97.5%,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台企业运行总体平稳。

  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实施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城市码体系架构初步搭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出台政务数据分级与安全保护规范,持续推进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汇聚共享。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总里程近300万公里,国内首条5G智慧管廊投用,累计开通27家定点医疗机构“互联网+”医保服务。制定第三批应用场景建设实施方案,聚焦重点区域和央企组织征集一批重大应用场景。

  (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消费拉动更趋协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线上线下消费持续恢复。制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十大专项行动”落地实施,北京消费季启动以来累计开展千余项商旅文体活动,上半年落地首店434家、超过去年全年的2倍,五道口购物中心、北投爱琴海等一批商业设施投用,购物中心、百货店及专卖店零售额分别增长56.4%、49.8%和46%。世界休闲大会成功举办,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和旅游产品,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成为网红打卡地。网上消费表现活跃,上半年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25.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两年平均增长0.6%。

  扩大有效投资取得积极成效。按季度压茬推进160项市区重点项目开工、开工率达94.6%,180项市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实现投资63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7.6%。制定优化市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程序改革方案,以交通设施和公立医院为重点开展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切实加强成本绩效管控。下达第一批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1.8%。中航首钢生物质等3个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上市,首个告知承诺规划许可项目落地。制定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办法,首批入库亿元以上项目1416个。公开推介111个民间投资项目、总投资1334亿元,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7.4%,分别高于全国5.9个、3.6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3.7%,其中建安投资增长18.1%。

  (六)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减量提质并重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55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4个,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一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学生宿舍完工,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开展基础工程施工。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453个、完成72家核心区住宿业转型升级。出台拆违腾退土地利用指导意见,推动整治型拆违向精细化治违转变,拆除违法建设1336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533公顷,“留白增绿”及战略留白临时绿化465.9公顷。777个代征代建道路路段、21处配建设施移交,整治108处桥下空间、218处施工围挡。

  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大运河北京段与河北廊坊段实现同步分段旅游通航,广渠路东延工程建成通车。华夏银行等6家市属国企搬迁选址初步确定,张家湾设计小镇新注册企业50家,铜牛厂房改造为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开工,环球主题公园开展压力内测。建立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39个、意向投资额247亿元,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通办。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协同发展重点领域任务深入落实,支持雄安新区三所学校“交钥匙”项目基本完工、医院项目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东城等4区与雄安新区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京沈高铁京承段开通运营,大兴机场北线高速东延段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朝阳段、通州段和河北段的2个标段开工,潮白河流域干流22年来首次实现京津冀全线水流贯通,三地联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推动城南地区高质量发展、回天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丰台火车站站房主体结构封顶,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建成投用,新首钢光大银行研发中心等项目基本完工。制定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有序引导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向平原新城转移。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深化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地,2.2万农村地区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73.3%,59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与国企、高校等全部建立对接帮扶机制。支援帮扶力度不减,上半年拨付财政资金37.49亿元,基本完成京冀扶贫协作收尾和交接,调整优化京蒙协作区县结对关系。

  (七)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疫情防控毫不松懈。科学应对超长潜伏期传染、英国毒株变异传播等挑战,有效控制顺义、大兴天宫院局部聚集性疫情,精准科学调整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强化中高风险地区及境外进京人员闭环管理,持续做好社会面防控。市级统筹、条块结合、高位协调推动疫苗接种提速扩面,18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扩大“北京冷链”平台追溯范围,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民生保障和改善持续加力。研究制定碳中和行动纲要,开展碳排放总量达峰评估,上半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7%,累计淘汰国Ⅲ排放标准老旧汽油车8.4万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造林绿化9.25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61.7%。充分运用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深入研究人口结构和公共服务需求。扩增学前教育学位6810个,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86%,面向小学学生推出暑期托管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建成全市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预约通道,20家市属医院获批互联网诊疗资质,建成182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提高最低工资和养老金标准,出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与全国持平。

  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实施。研究制定总规实施第二阶段工作方案,首次城市总规实施评估形成初步成果。研究制定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出台城市更新“1+4”政策,制定实施加强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改造利用工作方案,首个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落地实施,新完工29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开工36个。钟鼓楼、故宫周边等申请式退租签约762户,棚户区改造完成3256户、占全年任务的82%。

  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每月一题”27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第三方调查满意度达90.15%,30个治理类街乡镇已有13个退出市级督导,完成7164个村和社区“两委”换届。抓好两件“关键小事”,建成438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全市塑料购物袋月平均销售量较去年12月下降约35%,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1.9%、94.1%、98.3%。交通综合治理不断深化,今年计划开通运营的7条段轨道线路土建工程总体完成90%、车站全部封顶,北京朝阳站开通,优化调整78条公交线路,新增7000余个错时共享停车位,二环辅路慢行系统全部连通,统筹梳理新老火车站各类问题,深化重点站区机构改革。实现网贷专项整治阶段性清零,全国首个省级预付资金管理平台上线。开展燃气用户排查和液化石油气专项安全检查,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二、计划执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一是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风险。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毒株已致多国疫情反弹,英国7月17日新增确诊病例5.5万人、为1月底以来最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较大。二是人民币升值、国际海运价格上涨导致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去年5月底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9%,商务部对在京代表性出口企业调查显示,汇率影响企业利润普遍在5%左右,7月16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771.54点、创历史新高,部分企业产品、零部件进出口运输成本上涨3倍左右。

  (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扩散。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截至7月22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相关指数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涨29.3%和50.94%,需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中下游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和输入性通胀。一是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上涨。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占用资金同比增长19.7%、占存货比重38.7%,分别高于2019年同期19.1个和9.1个百分点。183家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60.1%的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二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主要大型家电企业陆续提价5%-15%,需警惕PPI上涨向CPI传导。

  (三)芯片荒持续蔓延年内难以缓解。东南亚、台湾疫情加剧芯片供需失衡,全球封测市场占有率27%的东南亚地区多家芯片工厂停工,叠加需求快速增长、产能投资周期较长、恐慌性囤货等因素,300多种类型芯片出现短缺,企业和研究机构普遍预测缺芯至少持续至年底。芯片价格大幅上涨,二季度内存芯片涨价幅度达20%。

  (四)内需持续回升动力受限。一是消费热点、新增长点不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8个百分点,部分领域仍未恢复至疫前水平,汽车消费两年平均下降5%,餐饮等服务消费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八成左右,需要在精准规范防疫的同时,进一步恢复城市活力、提振居民消费。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优质供给不足和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增长1%,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7.4%。二是投资后劲需进一步增强。受部分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进度较慢、规划方案不稳定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2.4%。产业投资增长乏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8%、比1-5月回落3.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34.8%,商务楼宇等产业转型升级类城市更新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落地还需加快。

  (五)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有不少困难。一是住宿餐饮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存在。劳动者在住宿餐饮行业就业意愿不高,主要是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吸引力强和劳动者薪资期望与住宿餐饮企业提供工资不匹配,网络招聘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本市住宿餐饮、居民服务领域求职者减少30%左右,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从业人员超20%来自住宿餐饮等传统生活服务业。二是人工、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较大。扣除企业补缴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不可比因素,1-5月服务业企业薪酬同比增长16.3%、较2019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弱、成本转嫁能力差,原材料涨价加大企业生存压力,可能导致投资下滑和减员降薪。三是随着去年应对疫情阶段性帮扶政策分类调整、力度减缓,部分前期延缓的小微企业授信风险加快暴露,可能有一定比例贷款劣变为不良。

  (六)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4.4亿元、同比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速仅1.3%,全国排名靠后。部分行业收入尚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住宿餐饮、商务服务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财政收入虽同比正增长,但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38.8%、11.6%。考虑到去年7月疫情缓解、财政收入逐步恢复正常水平,以及增值税免抵调入库等一次性因素抬高基数情况,下半年增收压力较大,需进一步做好组收和财源建设工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还要下更大力气。一是平台经济监管对灵活就业影响需引起关注。今年以来国家和本市加强平台经济监管,相关平台企业积极开展整改,取得良好成效,但平台企业调整压缩业务可能对灵活就业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落实中央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要求,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稳定平台企业信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二是中小学学位不足问题更加凸显。受出生人口增长周期和“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本市中小学适龄人口规模快速增加,基础教育面临入学高峰,核心区等区域学位缺口更加突出。

  总的来看,本市经济回升程度不充分、结构不均衡、趋势不稳固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运行还面临下行压力,要在科学精准有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首都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既关注短期经济恢复,更注重结构调整和中长期增长动力培育,持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政策储备,以确定性措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三、努力完成全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突出“五子”联动、协同推进,突出抓好冬奥筹办这件大事,突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全力以赴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持续增强城市运行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

  做好冬奥筹办“最后冲刺”。(1)按期完成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推进场馆竣工验收、绿色建筑认证,加快疫情防控设施、临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2)筹备国际赛事测试赛和国际训练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完善“一馆一策”运行计划、应急预案,加强5G+8K等科技应用。(3)强化住宿、餐饮、交通、医疗、安保、气象等赛会服务保障,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冬奥景观布置,抓好水电气热等城市运行保障。(4)组织“倒计时100天”等活动,抓好火炬传递和开闭幕式专项工作,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5)落实低碳场馆、低碳能源等措施,努力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实施遗产战略计划,提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走势,有针对性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严格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管控和入境人员隔离管理,从严落实进口货物全流程预防性消毒措施,加快疫苗接种查漏补缺,稳妥有序做好3-17岁人群疫苗接种,尽早建立首都免疫屏障。(2)推动出台接诉即办条例,制定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化实现主动治理的实施意见,全力抓好区和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完成不少于100个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试点建设。出台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实施方案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首钢厨余垃圾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建提升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指导,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责任意识。(3)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确保9月底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营业,实现“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抓好各类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综合治理电储能设施等新型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新范式,努力走出一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路子

  加速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1)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2)筹建集成光电研究院,形成物质科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案,开工建设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二期。完成新一批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启动筹建工作。(3)聚焦“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发布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第二批榜单。

  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1)推动出台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实现中关村伦敦创新中心运营,推动特色产业园在十六园全覆盖。(2)中关村科学城高标准推进北区发展,加快字节跳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3)怀柔科学城基本完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子午工程二期土建工程,实现首批交叉研究平台试运行,建成怀柔医院二期。(4)未来科学城“生命谷”引进10家以上全球优质医药健康潜力项目,“能源谷”推动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等企业入驻运营。(5)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150项以上“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义第三代半导体联合创新基地实现投产。

  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1)出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新认定一批示范基地。研究制定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本的工作措施,为企业在京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建立独角兽企业空间需求协调机制,“一企一策”精准支持企业发展。(2)探索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战略科学家负责制,充分赋予人财物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出台“首场景”政策,发布第三批应用场景项目,完成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产品评审。(3)制定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行动计划,开展外籍人才配额管理等试点。

  (三)巩固提升数字经济引领地位,下好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1)推动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落实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实施方案,建立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和前沿技术方案清单,办好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全年新增5G基站6000个,推动5G网络在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深度覆盖。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3)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支撑算力达到1000P,加快“悟道2.0”模型应用迭代。(4)加快建设区块链先进算力平台,推动政务领域长安链应用项目形成可视化成果,积极争取长安链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广应用。

  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1)编制实施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启动城市超级算力中心建设。(2)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创新探索数据交易规则、技术实现路径和商业模式。加快建设金融、医疗、交通等公共数据专区,推动数据商业化交易。高水平举办丽泽数字金融论坛。(3)探索建立跨境数据保护规制合作机制,形成数字经济规则制定综合试点方案并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和评估试点。

  积极培育壮大数字产业。(1)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加快小米智能工厂二期、三一重工5G全连接工厂建设,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2)出台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培育方案,启动数字城市空间操作系统创制示范工程,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2.0阶段建设,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服务等新一代数字出行产业。(3)发展一批手术机器人、AI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医疗设备。建设新一代知识图谱服务平台,开发推广数字能源装备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培育数据支撑的研发和知识生产、数字能源服务产业。

  (四)紧紧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1)制定实施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进一步降低项目用地成本指导意见。(2)实现昭衍生物一期2万升投产,推动丹序生物等项目落地。推动芯片产用对接合作,供需双向发力保障芯片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北方华创半导体装备研发产业化扩产等项目。推动北交大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实现运营,落地一批轨道交通智慧运行控制等领域创新平台。(3)推动出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科创金融两个试验区方案,探索开展跨境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新三板进一步深化改革。(4)全年培育约4000家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市社区全覆盖。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升级。(1)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推进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出台打造“双枢纽”机场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推动王府井口岸免税店落地。(2)提升“北京消费”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出国际时尚节等消费季主题活动,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旗舰店,推动王府井19号府等一批新消费品牌孵化聚集地高水平运营,出台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开展北京消费季活动政策。(3)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引进策展型零售等新消费内容,发展直播带货、预约经济等新业态。(4)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实现环球主题公园开园运营,推进北京文创产品开发平台运营,培育北京文创品牌。推动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等领域消费提质升级。(5)制定国际航空物流产业布局规划,推进首都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批复,加快通州马驹桥、平谷马坊等物流基地提质升级。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1)坚持三、四季度压茬推进各160个市区重点项目开工,持续强化“3个100”市重点工程调度,加快首批集中供地项目开工建设。(2)出台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总结望京小街经验,畅通社会参与渠道,高质量推进一批腾退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改造项目,力争完成15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100个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3)8月底前市政府投资全部下达,精准发行投用剩余495.7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更多优质项目申报基础设施REITs试点,确保完成全年集中供地任务。(4)抓实“项目储备年”,形成年内第二批重大储备项目清单,提前做好明年项目谋划储备入库,强化重大项目引领带动。

  (五)聚焦“两区”“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引力场

  加快“产业+区域+要素”全方位开放。(1)确保“两区”建设剩余67项任务年内落地,推动出台北京自贸试验区条例,用好投资北京地图,持续扩大“两区”政策知晓度,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2)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加快数字贸易港建设,昌平组团加紧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建设。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朝阳组团加快渣打银行等项目落地,通州组团出台国际金融港建设方案,顺义组团年内实现新国展二期开工建设。高端产业片区开发区组团力争年底前综保区获批并封关运行,大兴组团加快建设“无关化商务区”。(3)完成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组建,高水平办好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扩大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国际影响力,推进永久会址建设。

  打好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战。(1)完成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研究制定5.0版改革任务,启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第二阶段,再打通一批办事堵点、深化一批重大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现“一证准营”。(2)建立“6+4”监管模式,“双随机、一公开”涉企检查事项覆盖率不低于90%。制定平台企业竞争合规指引,开展规范治理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3)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跟踪评估,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并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出台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公证服务的措施。(4)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实施办法,落实完善“服务包”制度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方案,加强央企、潜力较大企业走访和重大项目对接,摸清平台企业在京发展需求,精准做好“一对一”服务。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1)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指导意见。(2)完成市属国企公司制改革收尾工作,加快修订市管企业董事会、外部董事评价办法等。以10家市管企业为重点,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3)制定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实施方案,修订生猪调控预案,加强与大宗商品国际货源地对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出台清理规范水电气热收费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试行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

  (六)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1)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细化制定中心城区疏解治理任务清单。分批次动态梳理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任务清单,完成全年8家区域性市场疏解提升任务,制定大红门地区转型升级方案,推动中心城现存服装批发市场疏解提升。(2)启用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完成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压缩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床位800张,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3)全年拆除违法建设25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000公顷,“留白增绿”及战略留白临时绿化914公顷。(4)实现二环路桥下空间和剩余37个代征代建道路路段移交,完成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持续推进核心区住宿业转型升级。

  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1)推动出台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抓好“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建成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施园公交首末站,9月投用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2)开工建设北投集团等企业总部、台马地区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基地,完成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和宋庄艺术小镇规划编制。(3)完成“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开工建设玉桥街道等4个家园中心,整治提升49条背街小巷。(4)落实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按照“四统一”要求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开工建设厂通路,加快编制交界地区生态绿带规划。

  开展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合作。(1)支持雄安新区三所学校“交钥匙”项目竣工、医院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建成京雄高速市界至六环段。(2)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大兴机场北线高速西延段年底前完工,开工建设承平高速,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项目建设。(3)完善空气重污染联合预警机制,制定潮白河、北运河等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实现永定河山峡段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完工。(4)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设立小米北京智造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龙头企业+基金+制造业项目”完善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

  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落实总规实施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健全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机制,完成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副中心控规实施重点任务清单的年度任务。(2)实施新一轮城南、回天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实现丰台火车站建成投运,加快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项目建设。(3)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9月底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试运行。(4)建立平原新城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印发生态涵养区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推动怀柔、门头沟等区达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求。(5)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基本完成第二批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6)助力受援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内蒙古建设国家能源基地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支援巴东库区移民项目建设,加强京沈旅游、科技、产业互联互通互动。

  (七)认真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全面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构建现代低碳治理体系。(1)印发碳中和行动纲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修订节能和资源高效利用标准。落实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支持开展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及项目示范。(2)推动建设全国自愿减排碳交易中心,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标准制定、政策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3)提高社会公众节能减碳意识,开展低碳机关、学校等试点创建工作。

  扎实推进节能降碳。(1)严格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定能源结构调整及深化节能综合实施方案,开展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2)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供热分户计量和末端智能化控制。持续优化出行结构,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左右。(3)研究推进绿电进京输送通道、输变电工程和电储能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外埠绿色能源。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1)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制定实施本市VOCs治理攻坚方案,推进国Ⅲ排放标准老旧汽油车淘汰更新,制定存量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政策,力争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0万辆,完成42个村“煤改电”。(2)出台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意见,完成300个村庄污水治理和300公里污水收集管线建设,开展现存80处积水点治理,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提升至24%。(3)全面推行林长制,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全年新增绿化15万亩,建成金盏森林公园,开工建设温榆河公园二期。

  (八)下更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建党百年之际有更多获得感

  以提低扩中为重点稳步提高居民收入。(1)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系统谋划政策创新和工作举措,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北京特点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之路。(2)出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强化职业年金管理,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持续开展校地、校企联合招聘等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3)压实各区责任促进农民增收,全年实现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消除200个左右集体经济薄弱村。出台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推进大兴、昌平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引导闲置农宅盘活利用。

  加大交通综合治理力度。(1)确保地铁19号线一期等7条段年底开通运营,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运行,新增运营里程54.5公里,力争S2-东北环线、城市副中心西段等市域(郊)铁路项目年底前开工,持续推进71个轨道“微中心”建设。(2)加快东六环入地改造,基本建成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完成32公里慢行系统品质提升。(3)实现中心城区重要路口信号灯联网智能控制,建成全市统一的停车资源数据库,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实现全覆盖。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1)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确保入园率不低于90%,制定实施中小学学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深化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持续推进“双减”工作。(2)建设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院前医疗急救设施至少增加到325个,实现地铁站、火车站、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3)组建健康养老产业集团,建立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机制,年内实现5家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全年建设2000张家庭照护床位、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启动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4)持续深化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加大公租房、集体土地租赁房建设,推动闲置商业、办公用房改建租赁住房,确保年内筹集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竣工8万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第8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1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省“三高四新”、市“三区一中心”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抓好“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的跟踪落实问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四个岳阳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上半年,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强化监测分析,狠抓运行调度,及时解决问题,统筹推进经济发展。1—6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28亿元,占年计划的44.2%,同比增长10.7%;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21.8%,分别超过年计划0.5、1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4亿元,占年计划的52.9%,同比增长28.9%;这四项主要指标增幅分别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2、1.3、1.4、3.9个百分点,六县市排名均在前三之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771元、10153元,分别占年计划的53.4%、48.5%,分别同比增长10.9%、14.7%,增幅在六县市分别排名第一、第三;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79亿元,占年计划的51.1%,同比增长19.3%。

  (二)产业发展稳固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成早稻播种面积44.2万亩、中稻(含一季晚)17.8万亩、旱粮12.32万亩。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十条》《库区绿色优质粮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推进铁山库区绿色种植,着力打造铁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再生稻”“优质稻+油菜”“特色旱粮”三大示范片5900亩。成功申报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岳阳县洞庭湖流域黄沙街镇片区绿色发展示范工程项目。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壮大。1-6月,全县197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规模总产值256.8亿元,同比增长15.16%;完成工业投资26.66亿元,增长2.3%;其中完成技改投资17.63亿,增长1.2%。园区发展步伐加快。1—6月,园区新签约链上工业项目27个,合同引资83.72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2个(晶威新材料、润天智科工程设备制造)。园区新开工工业项目28个,续建21个,竣工投产21个;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64.63亿元,同比增长31.7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36.72%;实缴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5亿元,同比增长19.68%。云隆新材、磊强新材、亚泰陶瓷岩板生产线、索非特矿山机械等项目竣工投产;湘顺新材(二期)、冬达实验设备、鹏镜特种材料等项目加速施工。三是文旅产业全面推进。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49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42.11亿元,同比增长149%。岳州扇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原创歌曲《我的岳阳》、原创花鼓小戏《寸土不让》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岳阳文学艺术奖。桃李春风文旅小镇、张谷英景区、大云山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三)项目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争资争项提速发力。1-6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78亿元,同比增长21.8%,居六县市第二;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8个,居六县市第二;全县到位争资项目93个,落实资金27亿元,同比增长5.5%;到位融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2亿元。二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成立县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实行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交办、一排名,以“三张清单”倒逼项目开工、建设提速、建成达产。截止目前,全县169个重点建设项目(含19个前期项目)已开工87个、竣工11个,开工率51.5%;完成投资63.93亿元,占年计划的53.3%(不含前期项目)。其中涉及县本级财政投资项目有29个,年计划投资10.33亿元,县财政年计划投资6.54亿元(含土地储备债券1亿元);截止目前,已开工项目18个,占计划的62.1%;完成投资2.67亿元,占计划的40.8%;其中,文胜铁路桥涵改造、荣岳西线公交化改造、滨水东路南延等项目已基本竣工,长丰北路拓改、荣湾湖渡改桥(虎形山桥)、新开镇中心幼儿园、城东幼儿园等项目整体推进较快。三是规范投资政府项目初见成效。加强《政府投资条例》宣传贯彻,出台了《岳阳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岳阳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岳阳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管理实施细则》《岳阳县政府投资小额公司项目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开展项目可研、概算评审。今年来,我县累计评审政府投资项目46个,送审金额96685万元,累计调整投资额10454.4万元,其中,调增285.64万元、调减10168.76万元。从评审效果上来看,在源头上规范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土地储备与出让委员会,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划定,初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线,确定了全县4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稳步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年内可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加强城市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市容秩序整治,扎实推进城区主街道垃圾桶撤桶移位工作;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公园广场管理及园林绿化管养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完成青山南路等垃圾中转站建设,强力推进新开垃圾填埋场建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点项目。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北向融城,长丰北路拓改、北大青鸟等项目进展顺利;2大棚户区改造完成全年任务80%;建材小区、教体局家属小区、贺坪房地产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6个项目即将开工;富荣路三期等3个公租房项目扎实推进。龙乌线大修工程全面完成,荣宝线、兰关线大修、岳望高速黄沙街连接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有序推进。四是改善乡村面貌。完成省级精品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7个的创建申报,启动市级美丽乡村5个、美丽屋场5个、县级美丽乡村5个创建计划。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1-6月,新建乡镇公厕7座,完成户厕改造7520余户,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37%和50.1%。完成植树造林4.4万亩;张谷英文旅特色小镇创建经验在《焦点访谈》栏目推介;持续推进“治陋习、树新风”行动,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乡村面貌得到改善。

  (五)重点改革持续深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持续深入。一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夯实“三集中三到位”,顺利实现“一张网”“一张门”“一张图”等政务服务改革目标,增强了改革拓展性。上半年,县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件累计14.4万件,全程网办6.74万件。二是严格规范项目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窗口“一站式”办理,有效运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项目“网上”审批全覆盖。三是全面启动事业单位车改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58家单位车改工作。

  (六)民生福祉保障有力。一是突出降费减负。对全县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核定,包括教育收费、荣家湾至岳阳市火车站城际公交票价核定、物业管理收费等,做到凡不符合文件要求和已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该降标的收费项目坚决降标,提高收费透明度。二是促进稳定就业。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有效促进稳定就业。1-6月,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075人,占年度任务的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7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3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创业、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培训3160余人。三是保障基本民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做到思想不懈、干劲不松、力量不减、政策不停,强化“两类人群”监测帮扶,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开通荣家湾至岳阳城际公交线路,有力推进“北向融城”;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市委“基教十条”,启动中小学教室、寝室空调安装项目,有效改善教学条件,全年新增公办园学位116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稳步实施2家县级医院改扩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再次提标;顺利启动国际稻都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四是加强生态建设。49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已办结22件,阶段性办结27件。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依法引导湘北铸造厂退出,启动29家樟木炼油加工作坊关停退出工作。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全国“两会”、建党百年大庆特护期安全稳定,深化法治岳阳县、平安岳阳县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积极化解信访矛盾,狠抓社会管控,不断提高安全应急能力,有效应对“5·15”极端天气灾害冲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及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国家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成为影响税收增收的重要原因;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我县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较大;受县、乡换届工作影响,部分单位工作配合不力、推进迟缓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克服,认真解决。

  二、做好后阶段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发挥调控作用。一是持续对“十四五”规划目标跟踪问效。对照我县“十四五”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根据项目重要程度,在项目实施时,突出重点,分出先后,量力而行,有序推进。二是完成村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乡村工作实际,对35个乡村振兴的重点村、示范村,因村制宜,迅速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打造一批有组织能力、有产业基础、有重点项目、有辐射效应、能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宜居村庄。

  (二)突出项目建设,全力争资争项。一是破除瓶颈制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统筹解决好土地、环评、资金等瓶颈制约因素,确保我县2021年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推进财纳福诺石晶地板产业链、冬达实验室设备制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快保进度、以好保质量。二是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持续跟进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并严格绩效考核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筹措生产和建设资金,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落实各项信贷优惠措施,全力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严格按照《岳阳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评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五是充分发挥项目的抓手作用,积极协调,及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的相关服务;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对全县各行业建设项目认真酝酿、仔细梳理、精准优化,充实重点项目储备库,确保投资稳步增长,完成全年投资增长10%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项目进展情况调度和协调,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完成争取国家重点投入30亿元以上。

  (三)抓好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县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统筹推进新城区建设、集镇建设和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加快推进长丰北路拓改、东方路升级改造、富荣路西延等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整体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品牌兴农战略,依托特色蔬菜产业园重点匹配基础设施工程、天裕生态休闲食品建设、湘佳牧业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有效推进养殖种植业向生态化、立体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加快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完成省市改厕任务和公厕建设任务。按照优势优先、示范带动、打造亮点的要求,加快重点示范村庄规划和亮点项目工程打造,确保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头、有特色、出经验、可推广。

  (四)注重资源禀赋,推进全域旅游。强力推进桃李春风文旅小镇、大云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张谷英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打造旅游新业态。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家、省、市旅游推介会,宣传我县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推进洞庭渔歌美食街和长丰路商业街建设,提升星级酒店服务品质;以岳阳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引进传媒影视、演艺娱乐等业态,延伸旅游业产业链。

  (五)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园区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按照我县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跨省通办、“5+2”无休办和接诉即办,推行营商服务“好差评”制度,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持续深化企业开办“101”、不动产登记“160”、工程建设领域审批“170”等改革。推进市政公用服务提速提质行动,实行报装一网通办。深化“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实施违约失信问题整治、涉企优惠政策落地、优化法治环境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三强”行为,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下,紧盯目标,全力冲刺,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全县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9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沉着冷静应对风险挑战,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一)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此后又有效处置多起局部地区聚集性或散发疫情。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迅速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充分发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作用,举全国之力开展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快速阻断本土疫情传播。明确“四早”、“四集中”要求,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开展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各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组织干部力量下沉抓好社区防控,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社会服务。扎实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和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快速实现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医疗救治设备、医治床位从严重短缺到基本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重点物资生产核心岗位用工,保障粮油与肉禽蛋菜奶等食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多措并举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有效保障医疗废物、废水安全处置。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国产疫苗接种正式启动,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针对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加强输入性风险防控,做好对境外我国公民关心关爱,开辟临时航班有序接回我国在外困难人员。

  二是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适时将全国总体防控策略调整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动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健康码识别,持续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性,有效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居民正常生活。面对局部点状疫情反弹,坚持分区分级防控,有针对性调整区域疫情风险等级,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追踪溯源。着力查补薄弱环节,持续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盯紧冷链物流等重点行业加强防控。

  三是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最早向世界通报疫情,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公开发布8版诊疗方案、7版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支持,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发挥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优势,全年向2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200亿只口罩、23亿件防护服、10亿人份检测试剂盒。积极推进药物、疫苗研发合作和国际联防联控,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

  (二)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平衡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一是主要指标好于预期。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增长2.3%。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二是助企纾困政策有效实施。减税降费红利深度释放,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阶段性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职工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中央财政对新增2万亿元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共推出9万多亿元的货币支持措施。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全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阶段性对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缓收房屋租金。

  三是市场主体预期稳定向好。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疫情权威信息,有效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居民正常生活。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和重点省市“六稳”、“六保”会商机制作用,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的政策联动协调不断增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政策稳定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解读形势和政策更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更加积极,有效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施挂牌督战,项目资金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针对疫情、汛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多渠道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规模,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力度,强化产销对接和科技帮扶,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十三五”960多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着力巩固“三保障”成果,统筹运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有效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费用负担,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按期完成,全面解决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完成阶段性目标。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9%。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夏季臭氧(O3)污染防治攻坚,积极稳妥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重点流域及渤海等重点海域环境质量加快改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加大,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83.4%,劣Ⅴ类水体比例降至0.6%。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预计下降1.9%。推动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持续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扎实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塑料污染治理、医疗废物处置,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现全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森林草原防灭火、湿地保护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深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创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绿色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

  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良好成效。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续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精准拆弹”有力有效,互联网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初步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础设施等统筹监管框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提升重要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和关键软件的稳定供应水平,着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增强,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2.4%,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0%以上。

  一是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嫦娥五号”任务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量子计算原型系统“九章”成功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国家实验室相继挂牌,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快部署实施,深度参与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领域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实施“揭榜挂帅”等机制,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断创新支持方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研发。

  三是新产业新业态逆势成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推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加快建设,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有序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电商扶贫力度不断加强。

  四是重点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加快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整体格局初步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生产力布局和创新力量布局实现进一步融合。

  五是创新创业创造新生态持续构建。全国复制推广第三批20项全面创新改革经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020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布局建设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聚焦创业带动就业,开展社会服务领域创业就业示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全年日均净增市场主体4.1万户,其中企业1.3万户。

  (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着力畅通供需循环,深入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稳步提升。

  一是消费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积极支持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信息消费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入实施。稳定和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提振餐饮消费,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加快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家电更新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2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1.8万亿元,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

  二是投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出台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大“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力度,开工建设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及时调整优化结构,进一步集中力量办好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重点支持公共卫生等疫情暴露的短板弱项和铁路、公路、水运、机场、重大水利、重大科技和能源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建设。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范围,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建设。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启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投资项目承诺制,多个审批环节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并联审批有序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9%,对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新布局建设22个国家物流枢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面向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地、集散地布局建设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形成。创新物流服务模式,鼓励“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统筹降低流通领域制度性交易成本、技术性成本,积极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六)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程。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示范,发挥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建成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制造示范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安全、绿色、集聚、高效发展。持续巩固去产能成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坚持“上大压小、增优汰劣”,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全年淘汰落后产能1亿吨以上。完善钢铁项目产能置换和备案办法,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压减粗钢产能目标任务,积极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布局,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和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促进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资源开发秩序。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成功举办云上2020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体系。出台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积极推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是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得到有力保障。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加强粮食供需形势分析研判,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政府储备规模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建设234个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项目,不断提升粮食仓储能力、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多环节全链条系统化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及时跟踪研判生猪市场形势变化,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生猪生产加快恢复,聚焦重要时段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有效保障了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供应。“菜篮子”、“果盘子”等产品数量充足,均衡供应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紧缺矿产资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和重大电力工程建设。全国大电网基本实现联通,西电东送能力达到2.6亿千瓦。风电、太阳能、水电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9.8亿千瓦。持续开展电力系统灵活性改造,风电、光伏发电和水能利用率均提高到96%以上。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统筹推进“三农”工作,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加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积极推进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生产服务外包等规模经营方式,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达到5.55亿亩。金融支农投入稳步增加,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增长10.7%。

  二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已认定两批共20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探索创新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得到释放,农村电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三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力推进。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制定完善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相关标准规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强化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八)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更加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持续优化,主体功能区战略稳步推进,“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在形成。

  一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目标顺利实现。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实施,关中平原、兰州-西宁等城市群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南京、广佛、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持续提升。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稳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顺利收官,一批有效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特色小镇逐步走上规范健康发展轨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面启动探索试验。

  二是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稳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持续实施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大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力度。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以及尾矿库治理“4+1”工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深入开展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长江保护法正式出台。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力度,深入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和规则机制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实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和跨区域合作,积极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

  三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细落实。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出台实施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继续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有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平台建设,支持国家级新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地区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陆海统筹,稳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九)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化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多自主权,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加快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逐渐打通,区域一体化人才资格互认机制稳步推进。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制定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二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深化,国有资产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显著增强,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化重点行业改革,推动电网企业剥离装备制造等竞争性业务。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油气管网资产、人员、业务交接,实现并网运行,推动油气管网向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三是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金融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民营企业进入油气勘探开采的准入限制逐步放开,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行动取得重要成果,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深入推进,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四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部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正式发布。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审批和管理体系。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面推行。修订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清单事项由131项压减至123项,市场准入限制持续放宽。

  五是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公共文化、自然资源、应急救援等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印发实施。公开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全面实施注册制,资本市场韧性增强并延续总体平稳态势,金融业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稳步提升。修订《中央定价目录》,定价项目缩减近30%,电力、油气、公用事业、农产品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电力、油气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十)持续拓展对外开放范围、领域和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有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性,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一是稳外贸稳外资力度加大。全年货物进出口额达32.2万亿元,吸引外资1444亿美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增加出口信贷投放,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稳定加工贸易,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增设46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86个城市和海南全岛,新增17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探索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务。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功举办,在网上举办第127、128届广交会。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分别缩减至33条和30条,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外资准入。出台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海南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继续深化。

  二是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一带一路”境外项目建设,境外投资保持总体平稳。与非洲联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不断深化。中巴经济走廊成功统筹防疫与生产,成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两手抓”、“两不误”的标杆。缅甸皎漂经济特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等取得积极进展,雅万高铁和匈塞、中老、中泰铁路等互联互通项目扎实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深入推进。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开行数量超1.2万列,逆势增长50%,综合重箱率达98.4%。

  三是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成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实施,政策制度框架加快建立。增设北京等3个自贸试验区,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向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37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复制推广260项。新设12个综合保税区,将7个其他形式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设立广西百色、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四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迈出新步伐。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重要多边平台积极提出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柬自贸协定、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等正式签署,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按时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挪威、中国-摩尔多瓦自贸协定谈判加快推进。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十一)强化民生兜底,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针对疫情带来的民生问题,通过加大投入、落实政策、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

  一是就业优先政策落细落实。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加大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力度,帮扶受疫情影响的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纾困,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就业。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在家政服务、养老托育、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双创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推进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个体经营、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聘、升学入伍、就业见习等吸纳就业规模,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建设53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提升重点群体就业技能。

  二是健康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积极推进“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稳步推进,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预计6.5张。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耗材加成全面取消。医教协同不断深化,医师区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预计2.9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预计2.83人。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协同推进,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扎实推动,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9.99亿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从3.5%提高到4.0%,实现省级统收统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更趋完善,医保扶贫成效显著,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有序推进。通过工伤保险为185万工伤职工及供养亲属提供待遇保障。失业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阶段性实施失业补助资金政策、阶段性扩大失业农民工保障范围,全年共有1337万人领取到不同项目的失业保险。全年向608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惠及职工1.56亿人。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出台救助“扩围”政策,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因疫致困、未参保失业人员加大救助帮扶,实现“应救尽救”,因疫情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已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3万个,涉及居民736万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09万套;大中城市公租房继续发展,城镇困难群众住房保障不断加强。有力有序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四是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深入推进。推动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2%、95.2%、91.2%,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967.5万人,研究生招生110.7万人。基本实现每个县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村卫生室。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预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增长4.8%。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6.4%和83.7%,每百户居民拥有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34.7平方米。继续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1153万困难残疾人和1433万重度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设施数预计4403个。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深入推进。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继续实施,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823.8万张。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综合来看,2020年经济实现正增长,就业物价预期目标较好完成,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领域指标继续改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型,经济总量越过100万亿元大关,居民收入基本同步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国家发展物质基础更加雄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2021年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又增添了新的变数;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在外部冲击下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疫情走势不确定性对经济进一步恢复构成掣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情反弹和长期持续的风险客观存在,国际上推动复工复产和防止疫情扩散面临“两难”。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我国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的压力始终存在。二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可能影响我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不稳定不平衡,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等宏观政策造成外溢效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趋明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演化,影响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外部变数依然较多。三是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仍显疲弱,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出口持续回稳基础不牢。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不少行业企业还处在疫后恢复期,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压力,影响供需良性循环。四是经济动能接续转换面临不少障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仍受到一些制约,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面临挑战,“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国内统一大市场仍需完善,要素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等仍需优化。五是重点领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稳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企业债务违约压力加大,保障粮食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并不稳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政策间的协调配合还有待加强,有的政策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

  总的看,虽然挑战前所未有,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但机遇也前所未有,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机遇大于挑战,我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第10篇: 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一、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助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420.39亿元,增长14.7%,增速高区人大目标5.7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38亿元,增长11.3%,增速高区人大目标6.3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4亿元,增长9.9%,增速高区人大目标4.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增速高区人大目标6.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88亿元,增长23%,增速高区人大目标14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0%左右,能够完成区人大目标任务;

  ——实际利用外资2.72亿元,完成率27.2%;

  ——进出口总额累计123亿元,增长9.8%,增速高区人大目标8.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和成效体现在:

  (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出台《仓山区“扶持龙头壮大产业”专项行动方案》,落实“扶持龙头壮大产业”专项行动扶持措施,助力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深化行动“晾晒”机制,通过晒服务、晒方法、晒干劲、晒业绩,为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全力壮大产业集群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1-5月,我区“扶持龙头壮大产业”专项行动各产业总体进展顺利,第一季度综合排名全市第1。其中,29家市级龙头企业均实现正增长,完成产值222.38亿元。区级119家列入专项行动的企业共完成产值(营业收入)534.48亿元,实现正增长107家,正增长率89.9%。

  智能产业加快提升。依托互联网小镇、AI小镇、北斗小镇、橘园洲智能产业园区等优质载体,加快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持续跟进百度昆仑芯片、北斗数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全区第一季度落地智能产业项目69个。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升腾资讯、巨芯科技等20家企业入选2021年省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深化,智能产业监测、智能社区、智能道路管养等智能应用项目深度赋能民生领域。巩固新型基础设施优势,全区建成5G基站1300多个,数量位居全市县区第一。数字峰会期间,精心制作“智能仓山共享未来”形象片,举办“数字福州,智游仓山”福州烟台山旅游线路启动暨烟台山智能公园开园仪式、“烟山鹊桥荟”招商对接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智能仓山”知名度。

  工业转型持续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瑞科医药健康产业园顺利开园,入驻生物医药企业19家。引进落地壹药网、承葛生物微生态医疗等生物医药类项目42个,总投资约166亿元。“两园两中心”产业载体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实现开工22项,完成年度投资19.5亿元,13项自主提升项目方案已报市政府研究。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组织20多家企业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业企业优秀创新产品奖、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等项目。宝宝巴士、星网锐捷通讯、游龙网络等5家企业获批2021年软件业龙头企业(第一批)。

  服务业跃升发展。加快推进“平台仓山”项目,新引进“海派信息”“福建建设材料网”等创新型平台项目、供应链及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加快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嘉里樟岚项目等19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发挥金山爱琴海省级示范商圈优势,组织春伦集团、海欣食品等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200场次线下促销活动,实现销售120.96亿元。依托海峡会展中心,参与举办海丝博览会暨海交会等展会活动15场,举办面积超57.5万平方米,有力推动会展经济发展。持续推进规模以上企业新增提升工作。积极促进总部经济与优势产业相融合,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加快实现强链补链,全区现有商贸服务业总部企业7家。

  (二)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按照“五级十五同”工作要求,完善标准化服务指南,绑定政务服务事项1409项。实行通窗通办,将“社会经营、投资建设”两类窗口合并为“综合审批”窗口,平均等待时长从10分钟压缩到4分钟。落实“全城通办”,受理办结全城通办业务12件。全力实施“一件事”套餐服务,提供51组“一件事”套餐服务。推进政务服务进园区,增设“园区政务服务代办点,成立“流动政务服务队”,为园区企业提供免费代办服务110件。持续推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成立全省首个企业上市服务工作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福州市各区县第一。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抢抓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全区在省市签约台签约5G智能岛合作共建等6个重点项目,签约项目数居全市第一。持续开展“走出去”招商,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带队8批次,赴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走访考察企业、项目逾40家次,生成昭远锂电新材产线建设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线索。加快推进重点招商项目,成功引进宝宝巴士、华能国际能源先行区东南区域总部等一批优质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机制,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印发实施《仓山区招商业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全区共落地招商项目319项,总投资额约1000亿,其中第一季度全区完成招商项目118项,总投资额473.4亿,综合排名全市第二。

  创新活力持续激发。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28.7亿元,增长22.1%,占GDP比重达3.18%。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培训辅导会9场,组织135家科技型企业申报2021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双创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两岸商盟科创空间等3个创业孵化机构申报2021年度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荐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申报2021年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主动融入东南科学城建设,聚焦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光电、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串联橘园片区和金山片区,优化提升产业布局,提升城市生活功能配套,积极打造金山科学技术创新走廊。

  (三)新发展动能加快聚集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善“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工作机制,积极打造项目滚动生成、产业拓展接续的良好格局。 一季度,全区省“五个一批”综合排名全省第六,完成产业项目开工14个,总投资111.41亿元。凝心聚力、担当作为,接续开展以“抓项目促提升”为主题的项目攻坚专项行动,实施产业强区,着力强后劲、提质量,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1-5月全区综合排名全市第4,累计完成开工项目65个,总投资385.3亿元,开工数量全市第4,其中,产业项目55个(全市第1);完成竣工项目43个,竣工数量全市第4。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加快推进片区成片开发,二环路周边片区1等15个片区开发报批工作有序推进。依托金山工业园区橘园洲片区,加快打造智能产业园区,预计A地块8月底投入使用、D地块年底竣工、C地块等正加快办理前期手续。认真研究制定重点区域开发行动计划,谋划义序周边土地开发利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都市工业。坚持阳光征收,启动螺江东路北侧、白湖北园等24个项目征收。开展“净地交付攻坚季”行动,全力清盘扫尾,盖山商贸中心项目一等21个项目地块实现净地交地。加快土地出让速度,成功出让14宗、554.13亩土地,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腾出空间。

  (四)宜居品质加快提升

  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嘉里樟岚、福泉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等49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围绕互联网+、生物医药,积极打造自创区创新驱动核心引领区,引进落地福迩自动化发酵设备与细胞悬浮培养一体化生物技术产业园等26个项目,总投资30.16亿元。通过“5.18”海交会,签约数字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智慧产业中心项目,意向投资额达200亿元。以“零增地扩容”模式引导园区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开展提升改造,园区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福尔流体等4家企业建设方案上报市政府审议。国际医疗试验区申报稳步推进。自贸区创新举措不断,推荐上报深化闽台金融合作等第十八批创新举措19条。

  城市品质更新提升。加快“两江四岸”环境整治提升,开展水体治理、码头建设、夜景照明、岸线整治、建筑景观整治等11类品质提升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山清水秀、文盛景美”的现代化活力水岸。围绕居住、交通、水环境等品质提升重点,全区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工作全面展开,完成项目30个、年度投资18.26亿元。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小公园,完成金山大道、横江路等街头小公园建设26处,新建绿地面积约6.3公顷。加快栢联花园等25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全面推进回迁安置,完成32.43万平方米、4028套安置房选房。

  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加大道路硬件项目建设,区域交通路网日趋完善,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周边连接道路(先农路)等项目顺利完工,齐安片区配套路网等项目加快建设。及时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开展先锋路等238条小街巷的市政设施病害处理,修复道路面积约4300平方米,完成中档路等3个路段的缆化下地、振兴巷等8个路段箱柜整治。加大环卫公厕、垃圾转运站、城市管理驿站等建设、提升改造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改造分类屋66座、建设精品屋3座。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拆除“两违”面积13.69万平方米。加强市容日常管理,强化违章广告牌、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放巡查整治。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全力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小区配套园顺利移交18所,新认定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2所,新增普惠学位近4000个。校舍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建岚湖小学等即将投用;1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快速推进前期报批。落实教师帮扶行动和跟岗学习计划,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城乡师资配置。全力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积极推进5个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和4所区属中学委托管理工作。抓紧抓实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连续500天无本土新增病例。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区累计接种57.27万人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项目选址。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新增各类民营医疗机构36家。开展2021年第二轮爱国卫生除四害活动,有效防控传染病传播。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优化妇幼卫生保健,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站式”服务。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示范点培育,启动安宁疗护项目,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举办公益观影、文化志愿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近230场,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审工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非遗文化和福州曲艺文化。

  社会保障日趋健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66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社会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待遇机制。我区城乡居民保已参保59935人。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展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防控法律法规公益讲座22场。加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做好优抚褒扬工作。主动对接驻区部队,共同谋划双拥工作新蓝图。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开展“福蕾计划”试点工作,建立儿童福利保障和关爱服务网络。持续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打造市级典型标杆城乡社区8个。加快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6家,总设置床位数共计4222张。打造“中心+站点+居家”的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网络,实现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全覆盖。

  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制定印发《关于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区法治乡村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多措并举开展平安仓山建设,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消防、洪涝等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构建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治双重预防机制,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多层次推进人民调解,推进监管创新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食品安全监管,开展药品零售企业专项整治,着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进“闽质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自主知识产权资助和奖励政策,开展企业标准公示试点工作,加快打造质量强区高地。完善志愿者管理,丰富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全区实名注册志愿者12.57万人,志愿服务团体1810个,开展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2420余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唱响“主旋律”,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多类别多层次文明示范阵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仓山正处于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城市不断更新提质的关键时期,在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规模总量还不够大,增长速度还要加快;生物医药、智能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好项目、大项目还不够多;城区宜居宜业品质还有提升空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教育学位、养老床位、医疗卫生机构等民生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欠账和短板等等。

  三、下一阶段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对策措施

  全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持续提振敢担当、抓落实、提效率、比成绩、对先进、争一流的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化“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集中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仓山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建立健全经济指标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状况,对一些相对落后的指标,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目标进度,采取有效措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严格落实经济工作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领导负责推进落实,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加快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持续提速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二)坚持精准招商加快项目落地。加快橘园洲片区智能产业园、生物医药“两园两中心”、新区功能区科技楼等优势载体开发利用,全面谋划生成一批智能、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链、补扩链项目。加快自主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精准培育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继续深入对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龙头企业,力争再引进一批大好项目。利用世遗大会、中国侨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契机,精心谋划一批签约项目,生成一批优质线索。瞄准重大产业项目线索,加快推进SM商业综合体等优质项目落地。加强协同配合,强化联合走访服务。深入企业一线,抓存量增资、抓项目落地,不断提高项目生效率,让更多的招商成果实现有效转化。

     (三)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省网上办事大厅仓山分厅建设,持续通过“全流程网办”“不见面办事”“自助办理”“免费快递”等便利化服务,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自助办、远程办、邮寄办。继续加强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帮扶。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完善“一企一议”、领导挂钩服务、重要项目用地统筹协调等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

  (四)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全力开展“抓项目、促提升”专项行动,严格按照全年工作目标要求,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强化项目谋划,夯实工作措施,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加快“扶持龙头壮大产业”专项行动,将各项工作分解为具体的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分工,高效长效推进。坚持项目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加强走访企业、深入到项目现场,将优质服务贯穿于项目各阶段、全流程。

  (五)加快惠民生补短板共享成果。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管理工作,多渠道开办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水平,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城乡低保、优抚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巩固“绿化仓山提质”成果,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坚持新区、旧城统筹开发,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提升。加快仓山全域旅游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完善智慧化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网络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继续开展全区各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回顾半年以来的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下半年,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力抓好经济工作,做好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品质提升,补齐民生短板,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繁荣美丽开放文明的新时代新仓山,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

本文来源:http://www.rubber-label.com/jh/40560/

为您推荐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3年度工作计划集合11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2024-02-01 20:48:22  

党支部上半年工作计划实施情况自查范文(精选9篇)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以下是为大家整

2024-02-01 17:56:21  

乡镇人社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5篇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

2024-02-01 09:08:22  

2023年党建工作第三季度工作计划(通用5篇)

党的各级委员会的简称。在我国,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委员会,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正式名称是“中国共产党XXX(某具体区域或单位)委员会”。

2024-02-01 08:24:21  

社区2021年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计划【9篇】

拆解开“计划”的两个汉字来看,“计”是的表意是计算,“划”的表意是分割,“计划”从属于目标达成而存在,“计划”的表意定义:计划是分析计算如何达成目标、并将目标分

2024-01-31 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