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六篇

更新时间:2022-12-19 来源:文书格式 点击:

【www.rubber-label.com--文书格式】

疫情是指疫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H1N1和2019年冠状病毒性疾病新冠肺炎-19在更大的地区爆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然而,今年春节,却打响了一场战“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暴发于湖北武汉的疫情,成了全国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要打赢这场阻击战,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们。
  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中,有再次“为民出征”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医生。
  医生是一份职业,但在这场战“疫”中,更是一种使命。我想说:“你们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24小时都在工作。有的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的。可能因为你喝水的那几秒,一个生命就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们必须像长江、黄河那样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这说明,你们是一群在跟时间赛跑的人!”
  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李兰娟奶奶说:“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更想说:“你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而选择了做一个好医生,选择去靠近病人,更是选择了帮助祖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祖国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2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然而,今年春节,却打响了一场战“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暴发于湖北武汉的疫情,成了全国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要打赢这场阻击战,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们。
  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中,有再次“为民出征”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医生。
  医生是一份职业,但在这场战“疫”中,更是一种使命。我想说:“你们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24小时都在工作。有的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的。可能因为你喝水的那几秒,一个生命就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们必须像长江、黄河那样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这说明,你们是一群在跟时间赛跑的人!”
  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李兰娟奶奶说:“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更想说:“你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而选择了做一个好医生,选择去靠近病人,更是选择了帮助祖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祖国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3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第4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现在她和她的队伍在瘟疫的第一线奔走。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委员会高级专家组成员,绍兴籍着名传染病学专家。
  前几天,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同事和乡下人,恢复了她这几天马不停地逆行武汉,勇敢地战斗着疫病的故事。
  1月25日,正月初,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如玉带穿村,江水清澈,错落有致的民居反映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浙江a牌照的车进入夏履桥村。下车的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恋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家和亲戚团聚,吃团聚餐。不过今年这顿团圆饭,只吃了一个小时,全家人都赶紧回杭州了。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去看望李兰娟院士。精致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李兰娟,但她的脸上显示出疲惫。
  这几天,战疫开始后,李兰娟一直在前线奔波。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生委托,她和钟南山院士等一行六人到达武汉,听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报告,看了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采取不进不出的措施,冠状病毒感染作为乙类感染病甲类治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李兰娟提出了加强疫情对策和救治等的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回到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门诊病房为患者就诊。
  1月24日,她再次赶到北京,参加了。
  科技部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会议。当晚
  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第5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第6篇: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数十年在传染病防控一线坚守与磨练,李兰娟可谓“身经百战”。因此,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她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奔赴一线。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传染病防治领域,李兰娟密切关注且高度敏感。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后,她每天都要跟有关专家、医生打电话,及时掌握最新情况。
  2020年1月17日,李兰娟向国家卫健委请缨:“希望赴武汉研判疫情!”1月18日,她紧急奔赴武汉。李兰娟回忆说,适逢春运,当时火车票已经买不到,她和两个助手买了加号票,3个人都没有座位,一起挤在两节车厢之间的列车员休息室里,直到当晚9点多到达武汉。“当时所有人都有恐惧心理,我们也没法保证万无一失不感染,但我们都做好了思想准备。医务人员必须冲到第一线,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李兰娟说。
  到达武汉当晚,李兰娟就跟当地医院和专家联系,了解疫情最新进展,并查证是否有医务人员感染。1月19日,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一场闭门会议上,作为传染病专家的李兰娟被安排第一个发言。她根据传染病防控经验和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当场提出多个建议,其中包括:一是对新冠肺炎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感染者必须隔离;二是新冠肺炎在普通医院容易传播,应安排有严格隔离条件的医院来集中收治病人;三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四是在人已经成为传染源的情况下,外地人尽量不要到武汉,武汉人也不要出去,做到“不进不出”,尽量把疫情控制在武汉。
  1月22日下午,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1月23日,武汉封城,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型城市按下暂停键。“传染病是不讲情面的,你开不了后门。只要没有防御到位,它就传染给你看。只有把传染源控制住了,整个国家才是安全的。”李兰娟说。
  从武汉返浙后,李兰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武汉疫情进展。当听到武汉确诊病例越来越多,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越来越多时,李兰娟心急如焚。2月1日,李兰娟再次带领浙江省专家组,携带30多箱医疗物资连夜奔赴武汉,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和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支援。
  在当时情况下,降低病死率可以稳定人心,是事关武汉抗疫成败的一个关键点。第二次到武汉,李兰娟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成功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把病死率降下来。她发现,不少危重症患者是在发病一周左右出现呼吸困难,初步推测是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呼吸衰竭。随后的研究和检测结果,证明了她的推断。
  考虑到抗击H7N9禽流感的实践已经证明人工肝系统可以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李兰娟大胆判断,人工肝系统也可以用于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炎症。
  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有位病人血压掉了下来,医生判断已经救不过来了,李兰娟尝试为他使用了人工肝、ECMO(体外膜肺氧合),仅仅两个小时后,这位患者的呼吸状况就得到明显改善,血液指标稳定了下来;有名被感染的护士病情很重,瞳孔散大,心跳缓慢,已陷入昏迷,最终也被人工肝系统救了回来……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李兰娟很大的信心,她将这一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危重症患者身上,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恢复健康。
  除了人工肝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李兰娟还为武汉带来了她在H7N9禽流感患者救治过程中累积总结的成功经验——“四抗二平衡”方案,即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把“四抗二平衡”作为救治策略核心,运用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三大技术,李兰娟所在ICU病区的病死率由原来80%以上降至15%以下,尤其是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率达100%。她还将传染病诊治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疗队和医疗机构,她关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和研究成果,也被写入了国家诊疗方案。

本文来源:http://www.rubber-label.com/sx/161229/

为您推荐

马克思主义学习行为表现范文(精选8篇)

概论,汉语词语,拼音gàilùn。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行为表现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一】马克思主义学习行为表现  今天

2024-01-23 09:00:21  

教师政治思想表现200字(通用3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

2024-01-23 08:48:23  

镇党委书记检讨书九篇

检讨书也称认识书,是一种常用的日常应用文,是犯了错误的个人或领导向当事人或组织写出的检讨错误、并保证绝不再犯的书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镇党委书记检讨书九篇,仅

2024-01-23 08:32:21  

浅谈如何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通用3篇)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如何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

2024-01-23 08:24:23  

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不足范文三篇

不足是汉语词汇,读作bùzú,指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缺少或没有,少于,不到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不足范文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第1

2024-01-23 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