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范文(通用16篇)

更新时间:2022-08-16 来源:师德师风 点击:

【www.rubber-label.com--师德师风】

师德和教师素质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rdquo只有深刻认识这一问题,以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篇1】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每年教师节总书记都会前往学校看望师生,或致信祝贺问候,为全党做出了尊师重教的表率。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教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将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对标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

  从明形势的角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养,师德为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环境的风向标,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范跑跑事件、幼师虐童案、教师体罚学生等与教育相关的重大舆情热点频频曝光于网络,师德师风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可以说,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省研究制定了《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师德考核机制和师德考核办法,建立教师自评、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考核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等方面情况。各地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我省教育工作与新时代及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学校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落实教育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

  从强修养的维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但要教授知识,而且要塑造人格,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明道信道传道。立师德是教师的终生之责。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外在规范要求内化为道德观念和自觉行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彰显新时代的师德风采。要坚定信念,锻造师德之魂。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清楚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人生的坐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教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以学识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展现怎样的行为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品行,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语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汉朝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善于做教师的人,既完善自己的道德,又谨慎自己的言行。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言传,而且要善于身教,要自己先要作出表率,以端正文明的行为举止和美好高尚的道德品格赢得学生的尊敬,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最终实现对学生美好行为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要专心治学,牢筑师德之基。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实现这一职责必须以渊博扎实的知识为前提。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高尚的师德为知识的运用指明方向,而精湛扎实的学识又是践行师德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从建制度的深度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要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引导教师增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师风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师风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师风内涵,切实增强师德师风教育效果。要建立健全激励制度。要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集中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要适时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评选和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要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要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学校为单位,分学年实施,分级管理,统一登记,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教师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在年度考核、评优奖励、岗位聘用、职务评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一票否决,撤销荣誉称号和奖励,5年内不得申报上一级教师职务。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要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年度评议制度,师德师风问题报告制度,师德师风状况定期调查分析研判制度和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

【篇2】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这是我们为人师者常常要思考的问题,本人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曾经有一名普通教师,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借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站在讲台上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更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所为。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两方面。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时刻关心学生学习和成长上的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全心全意热爱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全体学生以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创造出不同的成功教育方法,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是现代教师的不懈追求,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无上光荣的崇高品质的体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了十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他们容易形成特殊性格,这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21 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将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更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的言谈举止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不身体力行,学生就认为这样的教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值得信赖。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学生总是把教师看做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如同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所以,教师要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能够透彻地掌握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该更加宽广。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够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开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奉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进行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赞誉,是对教师的期待,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只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自我修炼,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篇3】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半年多,经历了数不清的琐碎事情,也正是这些琐碎的事,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成为细心,注重细节的人。但是琐碎的平凡,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每一个琐碎可以说联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和快乐!

  这半年多来,我面对着孩子,懵懂、迷茫、不知所措、惊慌、焦虑也有喜爱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总的来说,自己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但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和专业理论来指导自己工作。爱孩子是母鸡都能够做到的事,所以真正做到爱孩子,要不断学习师德师风,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使孩子一生受益。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最近我深入学习了《新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常州市武进区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法办法》《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等理论资料,体会到要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用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

  我参加了小学体育学习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我集中并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国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轻松地学、快乐地练、主动地思考。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去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在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比,从课程的内容、目标、设计到体育课实际中实施都是在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4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我有以下体会:

  第一,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

  第二,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三,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内在的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篇4】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被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1亲和力。现代的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垄断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教师的老师。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潮流变迁的敏锐触觉更是教师所不及的。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对学生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去感染学生。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有巨大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似地交往,像亲人般地接触,和学生真正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亲和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爱的情感,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爱的艺术,而这种爱,尤其表现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亲切而不失严肃,诚恳而不失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课前教师早到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天,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地请其坐下,学生作答有错要适当地点拨或鼓励,下课后让学生先出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真诚的赞扬,上课时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在篮球场上和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等等,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亲密朋友。

  2创新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要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教师必须是创新性的教师。一个创新性的教师,不应只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本领。教师在内函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建立新的体系和采取心的做法,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不”。

  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并胜任创新性教学,首先自身必须做到剥削对才。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性因素,才能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服务,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就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创新性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3人文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人文教育思想,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为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应该只着眼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能够全面迎接未来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遗产培育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宽容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活动及其实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终要上升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只有教师富有人文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才真正是个体的人,是文化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

【篇5】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篇6】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对于教育定位、工作目标以及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等进行了阐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教育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结合教师队伍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师中的不同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差异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贴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制定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既有正面倡导、高线追求,也有负面禁止、底线要求,是对之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条红线”等师德底线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准则规范的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还对教师提高政治素质、传播优秀文化、积极奉献社会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再次,准则是原则性规定,此前制定的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等规定与准则结合执行。

  教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我国大多数教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形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知识获取方式和教师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了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杨帆起航,坚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7】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科学态度。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知识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妨碍了各种人才的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质。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篇8】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教育部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这一意见和2018年出台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对于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意义重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育部近日先后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并制定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和处理办法,这一系列政策规章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了师德底线,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对于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自我行为规范的践行者、爱岗爱生爱校的模范者意义重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打造中华民族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师德师风关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更关系到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师德师风不正势必会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务必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规范师行,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这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期盼、新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新时代的新任务。教师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能仅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上大有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篇9】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良好的品德修养已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最根本的要求之一。教育本是培养人的特殊活动,对教育工作者们的品德要求自然就高于一切,为此“师德建设”备受社会的关注。新时期有新的任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上进,主动适应社会要求,力求走在发展的最前沿。笔者认为“师德建设”应该是提升教育的先行兵,必须体现时代特征,也就要实现“三新”目标!

  一、师德内容上出新,讲究人文化

  当今社会是人文社会,不论是管理还是活动都应该予以体现;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师德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因此“注入新内容”已经成为师德建设的第一要求。新时期下的师德内容的核心应该是:

  1、强化为人服务的意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健康情操,可以说是一项

  服务性的事业。民办学校之所以能够得以社会的广泛认同,其中的因素定有优质服务的成分。教育事业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得以健康发展必须要优质服务予以支撑,因此,新时期下的教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社会服务者。

  2、具有遵纪守法的公德。教师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必须要具备社会公德,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人人都应该遵纪守法,加之教师的特殊身份,更应该要起示范作用。因为有法律、规章,我们的生活、工作才能有保障;更因为大家能够遵守,我们的社会才能安定;没有约束,我们的生活就会乱序,我们的工作就会停滞。为此,良好师德要形成,守法意识要先行。

  3、突出奉献精神的养成。教师的职业成就不在于报酬的多少,而在于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大与小。学校无小事,我们必须担负起学校主人的身份,投身入建设热潮,怎么投入?答案只有一个:不求索取,讲究奉献,不以钱少而不为,不以利多而为之。我们不应该把报酬、利益摆在首位,我们的做事原则应该是“以奉献教育为神圣”,这种品德的'形成只有在师德内容中能够核心体现。

  4、倡导仁爱和广爱,寄望于每一位学生。学生性格各式各样,才能展现也各有千秋,我们要用多把尺子去量一个人,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举止,要信任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注入我们内心诚挚的爱,用爱的无声滋润去唤起他们的兴趣,引领他们走向自我的艳阳天!如此憧憬的实现是以教师的仁爱与广爱为基础的,所以在师德建设中必须强调“爱”的成分与提升。

  师德素质其实涵盖了社会公德与个人素质的全部,新的时期虽有新的成分内容,但也不能一味否认原有内容,诸如“敬业、执著的作风”等传统要求,我们还是要很好地继承。一句话,新时期师德内容的选取原则是——以道德为先导,培养高远的精神境界;以意识促行动,培养高雅的行为习惯。唯有此,我们才能保证良好的师资,我们才有发展教育的可能。

  二、活动方式上出新,体现多样化

  方法论是理想与现实的桥梁,实现好的目标的关键在学会运用于好的方法。新时期下的师德内容固然顺应了时代潮流,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实现呢?笔者认为新的内容必须要有新的方法,师德活动方法也应该要出新。新时期下的师德活动主要有三:

  1、开展学习型活动,提高认识水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开展学习型活动的宗旨也就在于让每一位教师明辨是非。一是学习相关规范条款与法律,让教师知其然,提供一个正确的向导。有的教师可能会因为弄不清《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仍然存在着诸如“打学生是对学生好”的错误认识,于是他们为体罚学生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解决此类问题的首要在于让教师认识到体罚学生是职业规范所不允许的,让其知道行为的严重性。二是举办案分析活动,让教师运用规范去评说,让教师知其所以然。纯粹的理论知识并没有操作性,可典型的案例分析活动就显得很有韵味,因为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富于价值的行为措施,这些可能是理论学习不可替代的。三是举行论坛活动,聘请有关专家就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指导,让一线教师参与论坛,使其在理论水平上有一个大的提高,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确保教师健康、积极的师德认识水平。

  2、开展实践型活动,提高能力水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教师正确的决策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由浅入深:一开始可以引导性地开展师德自我诊断活动,既开展有周期性的师德修养小结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小结中崛起,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找到努力的方向;可以就某一事件的处理为载体,开展师德素质大讨论活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群体目标,整体上提高师德素质;三是开展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师德素质较高的学校开展学习与交流,从学习中领略同行的境界,从比较中找到不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原有认知层面提高到运用层面,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良好师德素质的过程。

  3、开展研究型活动,提高创造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理论的创新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师德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看着旧书讲新课,有必要组织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和`开发活动,使师德素质的提升与开发成为教育发展的先锋,我们可以开展什么样的研究型活动呢?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创造的专题活动,通过对比职业规范与学校实际的出入,编辑富有特色的学校规章读本,体现学校生命,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要求,以解决纯理论无要求的问题;二是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可以向不同层面的人士征求意见,如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教育主管部门等,让旁人来提出师德素质的要求,我们再综合形成自我行为训练目标……因为研究型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师德活动显得更具个性,目标更明确,活动更具价值,自然也就更利于师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了。

  三、评价机制上出新,体现多元化

  教育正在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强调学业成绩评价时应该体现多元,殊不知我们在评价教师师德素质高低时更应该体现“多元”,我们要以“去粗存精”的态度去看待原有评价机制,不断创新师德评价制度,以适应新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1、多元测评全面考察。多元测评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既评判一个教师师德素质的高低的权力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更要让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指的是评价内容的多元,不仅仅要考察其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考察教师的行为习惯,不仅仅要考察其有人时的表现,更应讲究无人时的举止。只有全方参与评价过程,唯有认真考察教师言行,才能对教师师德素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只有通过多方测评才能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原则性,只有全面考察后才能有一个令教师本人满意的结果。

  2、培养典型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一位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会热心投入工作,我们可以从中塑造一些典型,让其发挥旗帜效应,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让教师在其中健康成长。榜样让其他教师有新的目标,榜样使其他教师有竞争的对手,榜样让群体有了核心,榜样更便于开展各类活动……我们应该要大力开展先进模范的评选活动,让一批批教师在表扬中前进,让广大工作者在激励中提高,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教师师德素质的养成。

  3、竞赛评比量化评分。在开展活动时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大做文章,那是没有成效的,我们在开展任何一项活动都应该要有任务,既体现指标性,要量化评分,以评分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在提高认识活动时,我们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以评分比出高低来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在培养行为习惯时,我们可以采用“倒扣分机制”来约束教师的不良行为;在树立典型标立榜样时,我们更应该体现量化原则,对教师一学年来(或一时期来)的表现予以评分,以分数最高者确立为榜样……唯有全方位的量化评分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情因素,客观地评出自己队伍中的榜样。

  ……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有共同的要求可依,那就是确保高品味的师德素质,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以全新面貌去吸引教师,使他们乐于参加,那样的工作才是富有成效的。

  柳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基础教育好比万丈高楼之基石,千里铁轨之枕木,更值得一提的是“师德建设”又是教师的根本。可见,师德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第一首要,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不求唯德是从,但求尽力付出。我们只有不断更新师德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活动的新颖性,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运用新的规范才能培养新的人才,教育事业因为有新的力量才能有新的成绩,更是因为我们的创新,我们的出新,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总结了“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有哪些?因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这些要求,部分地区会考查客观题。因此,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以下这些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师要做到三个传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

  2.教师要做到三个塑造: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3.教师要成为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4.教师要成为四个引路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5.教师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

  6.教师到底为什么重要呢?

  (1)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2)教师质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

  (3)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心已经由重视硬件投入转向重视教师发展。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5)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

  (6)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依靠。

  7.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

  8.教师要做到牢固树立(三个):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9.教师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10.教师要成为三者: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11.要提高教师三地位: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12.教师三感vs人民三感

  (1)教师三感:使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2)人民三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增强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过程。这“三感”既是判断我们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也是教育工作者荣誉感、幸福感提升的过程。

  13.广大师生要成为三者: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4.要打造一支什么样的教师队伍:需要我们大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8版)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以上就是给大家提供的“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小总结!感谢大家认真阅读!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篇10】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篇11】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教育部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这一意见和2018年出台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备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对于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意义重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育部近日先后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并制定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和处理办法,这一系列政策规章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了师德底线,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对于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自我行为规范的践行者、爱岗爱生爱校的模范者意义重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打造中华民族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师德师风关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更关系到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师德师风不正势必会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务必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规范师行,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这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期盼、新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新时代的新任务。教师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能仅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上大有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篇12】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被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1亲和力。现代的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垄断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教师的老师。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潮流变迁的敏锐触觉更是教师所不及的。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对学生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去感染学生。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有巨大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似地交往,像亲人般地接触,和学生真正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亲和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爱的情感,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爱的艺术,而这种爱,尤其表现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亲切而不失严肃,诚恳而不失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课前教师早到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天,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地请其坐下,学生作答有错要适当地点拨或鼓励,下课后让学生先出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真诚的赞扬,上课时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在篮球场上和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等等,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亲密朋友。

   2创新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要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教师必须是创新性的教师。一个创新性的教师,不应只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本领。教师在内函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建立新的体系和采取心的做法,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不”。

   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并胜任创新性教学,首先自身必须做到剥削对才。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性因素,才能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服务,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就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创新性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3人文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人文教育思想,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为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应该只着眼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能够全面迎接未来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遗产培育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宽容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活动及其实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终要上升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只有教师富有人文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才真正是个体的人,是文化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

【篇13】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通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为人师表。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因此,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简单,教者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教师每一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状况下,就更加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一个学期的工作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要做一位好的教师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为人师表,需要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去迎接孩子。虽然工作繁琐,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繁琐但是我每天都激情饱满的对待工作,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好每一节课。

二、富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四、工作用心、认真负责

工作用心,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不断地思考、反思,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务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不忘初心,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篇14】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可见,教师使命之光荣,教师责任之重大。要塑造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人。

  第一,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第二,教师要严以律已,勤修师德。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人格素养的完善积累而成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的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我们只有严格自律,恪守师德才能在心灵深处构建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乐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范。

  第三,教师要博才多艺,经常钻研,不断追求新知。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文化人,只有文化人才能培养出文化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要成为“格调高雅、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文化人,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向社会学习,调查研究;向家长学习,优势互补;向书本学习,取长补短;向教育对象学习,双向交流,增进了解。我们只有爱学习,乐探究,才能教生有道,育生有方;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实践,才能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满足勤学好问的学生的需求;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以特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学生的爱戴。

  当然,我们有时也许繁忙的工作,琐屑的世务缠身,也许身体疲惫,心力交瘁,也许迷于娱乐,忙于社交。但是,人,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教师,可以普通,却不能没有追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以教育事业为重,以求真务实为乐,不断地完善自我,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做一名不断修炼基本功的教师,做一名有爱心、讲奉献、善反思、能与时俱进的教师。我们只有忘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可能有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影响力。

  第四,培养新人,教师要真抓实干。作为教师,我们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真正做到无愧于党和人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往往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举止、乃至笔迹等,可见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因此,在组织教学常规工作上要扎实一点;在学生面前姿态要放低一点;与学生交流沟通要再多一点;对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表态要快一点。当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出良好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二是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把握好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方向,因势引导,适时进行引导点拨、拨乱反正,切实把“以学定教”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求知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学后知怎样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教师要心系学生谋进取,淡功薄利乐奉献。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事业是讲求奉献精神的事业,教师应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使自己以无私的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课堂上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教师的工作虽有苦亦有乐,但只要教师自己热衷于教育事业,就一定能在平凡的事业中呈现出伟大,在繁忙而又枯燥的工作中显出真情。

  虽然,现在有些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但是,德育工作者如果能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我们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立教,德识相长”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者只有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专心教书,诚心育人,与学生真诚相待,设身处地地为每个学生着想,真诚地帮助每个学生,不追求名利,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系学生,情倾未来,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

  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线教师,我自知肩负的重任!因此,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任教,我们始终都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不能忘却家长们对我们的重托,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心系着学生,恪守师德,乐教敬业,自觉抗拒不良诱惑,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向人民满意的教师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5】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科学态度。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知识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妨碍了各种人才的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质。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篇16】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目前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目标,以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有体会:做个好教师并非易事。

  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计算机新技术,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专制”的代名词,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大学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rubber-label.com/xd/126612/

为您推荐

师德师风谈话记录内容3篇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师德师风谈话记录内容3篇,欢迎阅读

2024-01-30 20:24:21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发声亮剑稿集合5篇

发声亮剑的意思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爱党爱国的典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发声亮剑稿集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

2024-01-28 13:24:21   发声亮剑2023免费   教师两面人发声亮剑2023  

师德师风自我剖析材料及整改措施【十四篇】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个性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师德师风自我剖析材料及整改措施

2024-01-21 20:40:23  

师德师风自我剖析及整改措施集合6篇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师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2024-01-20 20:24:24  

坚守职业道德保持初心师德师风演讲稿3篇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坚守职业道德保持初心师德师风演讲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20 09: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