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四篇

更新时间:2022-02-17 来源:读后感 点击:

【www.rubber-label.com--读后感】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四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认识和拥有《教学勇气》这本书,是在十年前。偶然听说这是一本美国教授撰写的教育名著。周末兴冲冲跑到秦岭路附近的图书批发市场,在一家专营大夏书系的书店购买的。现在这本书已经有十周年纪念版和姊妹篇的《我的教育勇气》。访书是乐趣,在那个没有网购的时代,充满期待的找寻过程,和寻了千百度,最后买到手那种兴奋,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是现在网购时代体味不到的乐趣了!

  记得当时找寻很快乐,等读起来却不是那么顺畅。因为是国外作品,本身文化有一点差异,再加上翻译时,一些语言表达的问题。一般读起来会有些费劲儿。虽然这本书吴国珍教授翻译得比较专业和流畅。读一本书,还和自己生活工作阅历,以及思想思考深度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读书就是读自己,读书就是找寻自己的影子。干国祥老师说过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真正好的阅读不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要仁者读出智者的观点,智者读出仁者的观点。这样才能有进步”,才能是思想碰撞、深度阅读。当然,不可否认能引起共鸣的阅读是最舒适的阅读。或者是自己心中有,口中无,笔下无。看到别人说出来了,深为赞同,心有戚戚焉!

  先讨论书中的主要观点:“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什么是技术层面?课堂上课件的精美,语言的华美,内容的完整到位等。或者说是:技巧、策略和技能。这是当然也是重要。但是,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什么是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

  作者说:自身认同是指发展的一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赋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长的文化环境,支持过我的人,伤害过我的人;我对别人和对自己做过的有益或者无益的事情,爱的体验和痛苦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中,自身认同是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汇,这一切的一切不断聚合在我们成其为人的永恒的奥妙中。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深奥的感觉!

  我的理解是:我们每个人成为这样的人,都有原因背景,都是我们的遗传、背景、经历共同作用综合而形成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接纳自己,让自己的内心保持一种和谐,而非冲突和挣扎。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

  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的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对这些力量我是欢迎它们还是害怕它们,是认同它们还是反对它们,是追随它们还是拒绝它们?通过选择自身完整,我会变得更加完满,但是完整并不意味着变得完美无瑕。承认我原本是的那个整体,意味着变得更加真实了。这段话相对好理解一些,完整的反义词是割裂的、异化。也就是说我们跟随自己的内心,不要做过于勉强地做一些事情。

  作者接着说:自身认同和完整不是用来雕饰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花岗石,而是一个处于复杂的、不断需求的、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中的敏感区域。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

  就自身认同和完整这个问题,我请教过南明集团的魏智渊校长,他举了个例子:教学中知识,不是外在于教师,跟教师的生命没有关系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与生命相互交织的东西。教诗歌时,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一首诗歌讲解给孩子,而是把我在这首诗歌中受到的感到传递给孩子。这份传递中包含了“自我认同”,因为我既然被这首诗歌所感动,或者相信这些知识,那么就意味着这些知识是我自我的一部分,我对知识的理解与传递就代表了自我认同。以师生关系为例,学生不是我的操作对象,不是我灌输的对象,而是我的关爱、引导的对象。在这种关爱与引导中,我与学生有了心灵的默契与共鸣,这就是自我认同的过程,也是保持自身完整的方式。这有点像恋爱,好的教学和教育都能够让人获得高峰的体验,恋爱本质上就是从对象身上认出自己,也就是“自我认同”。而因为这种关系,自身也就获得了完整。怎么样?经过魏校长的解读,是不是对这个观点更清晰了!

  记得有一次培训,教授提到一个观点: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场。这和魏校长的观点有相通之处。但我还是对“认同”这个词语有点自己的看法:是不是也有接纳自己的含义呢?对于这本书疑问还有很多,期待能够经过继续阅读,把这本书读懂,得更透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伟人毛泽东的读书经历和习惯给我们美的享受,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他与图书馆建立起密切的关系。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冲,来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上学。    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学校。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8年8月赴法勤工俭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总书记在田间地头看字典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走30里路去借书传为佳话。毛泽东、习近平的的读书经历美给教师典范,特级教师于永正“我很幸运遇到了好老师”,李镇西“用一辈子时间通读大师、读透大师”,张云鹰“从书中来到书中去”的美丽的读书人生。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于世间就浏览无字书和有字书。应有尽有的大千世界和书本知识构建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系统。古往今来,读书都是从周围的环境阅读后进入浩瀚无边的书里。特级教师的读书经历告诉教师:从小学或私熟、中学、大学、教师,一路读来:“从小在偏避的农村长大,最初与文字相遇的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小人书。上小学后,除了读教材,小人书依然是童年时代的常客”,迈入中学,凭着借书证从图书室借书看;步入大学,可以去图书馆、阅览室如饥似渴的畅游。大学毕业到学校工作,教师到图书室自由自在的读书。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世界给教师提供了美好的读书舞台。

     我是教师,买书、读书、教书、写书是我经久耐用的时装和化妆品。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听爸爸妈妈讲故事,那时侯只是觉得书里面的内容很好玩,很好笑,根本没有在意,但从那时起,自己就喜欢上了书,因为从中能知道许多事情。上了小学,就开始学着自己读书,一、二年级时,有许多字还不认识,便标着拼音一个个地看,只是粗略地看一遍,没有注意那动人的情节和特殊的环境,没有理解书里的喜怒哀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发现读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再粗略的看一遍,而是一个个字细心的品味,理解更深层的含义。由于喜欢上了读书,文学名著,故事小说,期刊杂志,这些都帮助着自己的学习,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告诉了我一些道理。书不仅能够从中学到新的知识,还能从中学到新的常识,学会生存。走上教师岗位后,才发现所读的书和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博览群书成了教师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教学之余还要进行培训。“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如此循环往复,“读书、教书、再读书、再教书。”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与同事们听语文老师的公开课时,大家总会感慨:语文老师讲课往往饱含深情、荡气回肠、掷地有声,他们的语言既有强大的思想说服力,又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身临其境,堪称一场视觉盛宴。相比之下,数学由于学科特点,很难达到这一效果。可是怎样能引人入胜,自然而然地将知识渗透给学生呢?

     阅读了林运来老师的《数学教学高手的秘密》,受益匪浅。虽然自己是新老师,刚入职一年,但我也深知自己的责任义务,也明白在逐步探索数学教学的路上,任重而道远。

   秘密一  高手的专业修炼

     修炼一就是专业阅读。教书之人不读书,教学总在自我的圈子里循环往复,大都是“今天的你我重复昨天的故事”,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却“年年岁岁花相似”。我们该读一读数学史,数学令很多人着迷,原因在哪里?有趣、有意义?数学史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解数学的水平和解题研究能力,高水平的教师,在教教材显性知识的同时,能挖掘出其背后的隐性知识,这才是数学教学的高度。

     修炼二是专业写作。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升华。知行合一是读书人最优秀的品格之一。阅读后的心得、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考,解题时有了新的感悟时等,都要随时做笔记,只有坚持不懈,就会功到自然成。

  秘密二  高手的教学探索

     探索一是教学实践。在大多数人眼里,数学是智力游戏,数字世界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副“冷面孔”,学生也会对数学怀有畏难情绪。在教学实践中,使得教学内容趣味化,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就是我们所探索的。可以有意识地引入诗歌、对联等“新事物”,打破原本的枯燥、刻板。例如在教学扇形面积公式时,借助对联帮助记忆:上联:S=1/2lr 下联:S=1/2ah 横批:以直代曲。

    探索二是教学研究。关注数学概念教学,从看似“鸡肋”的内容做足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能将内容简单等同于教学简单,一带而过。针对概念,往往只考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有的老师便不是很重视,觉得讲不讲无所谓,或者干脆让学生看书,为了赶进度,让学生通过做题进行新知识的巩固,把新课上成了复习课、习题课。这样给学生带去的不是享受、成功,而是单调、一知半解。

  秘密三 高手的解题智慧

     智慧一解题理论。解题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但现实是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听老师讲解了很多题,自己也解答了无数题,学习成效却不理想。问题在于我们平时过多地强调解题方法,更多地强化答题解题训练,并没有真正体会思想的重要性。所以:领悟思想比做题重要,深度思考比答题方法重要,培养能力比分数重要,提高素养比考试重要。

     智慧二解题案例。如下几组词语便是需要数学老师终身需要反复琢磨的:陈题新解、难题简解、一题多解、繁题快解、考题巧解,趣题妙解。其中不乏有各种数学思想和思维的渗透,多反思多总结,注重解题方法的联系与运用,便可使解题峰回路转,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智慧三错解辨析。数学解题不可缺失理性,对于学生的错解辨析也是有必要的。在某一类题,学生大部分人出错或是一人总出错,那么则需要考虑错解是不是存在易混淆的点,学生的思维定式或者计算能力出现偏差,都需要老师及时点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理性运算的解题习惯。

     有人说,人的精神高度是由阅读的境界决定的。阅读是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阅读是件长效性的事,在书籍的世界中,回报不仅无法量化、物化,且需要长久的等待和沉淀。不需要追求物质收益,不需要苛求自己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他的意义是帮助你对抗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让你的头脑保持清醒。通过读书,慢慢变得更好、更优秀,人生有启发、有意义,在阅读中求发展,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的最好回答。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白教师一齐从会议室回到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教师,崔晨曦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崔晨曦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我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日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

  想到那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教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貌,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教师,对不起,我不应当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

  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明白他犯了错后,一向数落着:“这么长时间,付教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我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齐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教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教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齐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本文来源:http://www.rubber-label.com/xd/76005/

为您推荐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3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一】学与

2024-02-02 09:08:23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8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

2024-02-01 10:00:20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的读后感集合4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

2024-02-01 09:40:19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300字   争做强国少年读后感300字  

《平易近人》读后感1500字范文(通用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易近人》读后感1500字范文(

2024-01-30 11:48:21  

八八战略读后感【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八战略读后感【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

2024-01-29 22:32:23   八八战略观后感心得体会   八八战略心得体会2023